第五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对贵港市桂平市小高炉、小冶炼问题进行现场督察。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10月20日在广西反馈“回头看”情况时发现,广西对固体废物非法入境打击不力,工业废物非法堆放、生活污泥非法处置等问题十分突出。
督察组在反馈报告中指出,广西打击非法入境、倾倒固体废物不力,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查处的12起非法入境、倾倒固体废物案件,除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案件外,仍处于侦查或审查阶段。
例如,2017年8月,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发生一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件。经宜州区环保局调查移送,宜州区公安机关当月立案后无进展。直到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进驻,才于2018年7月2日匆匆落网。
2017年11月,桂林市恭城县虎尾工业园焚烧了一块废弃电路板。恭城县环保局立即调查并移送。恭城县公安局自同年12月立案以来,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事实上,与广东享有珠江水利便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一直关注固体废物非法入境问题。
本报(www.thepaper.cn)从广西有关部门获得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9月至今年6月15日,两广之间就发生了20起固体废物非法转移案件,其中今年新增6起。
除固体废物非法入境外,工业废渣泄漏、生活污泥随意处置等问题也被督察组通报。
督察组表示,广西工业废渣对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如贵港钢铁集团大量强碱性转炉钢渣露天堆放,无任何“三防”措施,强碱性浸出水流入厂区及周边坑塘渗排。
许多电解锰和硫酸锰生产企业,如百色锰业、贵港锰业、广西鑫锰业、钦州宜丰蓝天化工等。酸浸锰渣库建设不规范,环境风险突出。对百色刘德锰业锰渣库的现场检查表明,其渗滤液通过雨水沟排放,周边地下水中锰严重超标。
特别是2016年,督察指出来宾冶炼厂长期非法储存危险废物。企业仅对渣场表面进行覆盖,底部未按规范进行防渗处理。但来宾市仍组织专家评审,对企业表面名称进行整改,并公布了2017年销售数量。
此外,国内污泥处置混乱。
例如,广西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南宁市9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但该公司上报的台账、记录等资料不真实,存在环境风险。
贵港市城西污水处理厂与污泥处置单位贵港中环科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串通,伪造污泥转移联单、出厂记录、车辆信息等材料,约3000吨污泥下落不明。
梧州市盛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以堆肥的名义将大量污泥倾倒在山坑或建筑工地。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反馈意见时表示,广西要加强对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监管,同时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对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明确责任,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准确、有效处理。
督察组还对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已按有关规定移交自治区党委、政府处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西固废转移联单系统,广西环保厅固废管理中心主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4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