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唐山市行政审批局信用修复窗口工作人员(右)为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的员工讲解提交信用修复材料的流程。河北日报记者唐润清摄
10月8日,丰南区组织消费者代表参观体验了本区诚信企业唐山施尔德肉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河北日报通讯员李秀清摄
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唐山平均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
今年6-8月,唐山综合信用指数连续三个月全国第一;
8月,唐山市和迁安、滦州、遵化3个县级市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实现了全市国家信用示范区的突破,获批数量为全国最多...
近年来,唐山争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通过实施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信用指标建设工程、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信用创新示范建设工程,不断完善信用体系,深度挖掘信用价值,丰富信用应用场景,擦亮“信用唐山”名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搭建信用平台。
——14.8亿条信用信息实现25个领域全覆盖。
6月19日,水利部全国节水办批准唐山市开展企业节水信用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设完善节水信用评价监管一体化平台,对企业用水行为实行“取信用、建信用、评信用、用信用、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由此,唐山成为全国首个企业节水信用管理试点城市。
“我们正在按照‘谁监管、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引导全市4713名符合条件的节水信用管理对象,在节水信用评价监管综合平台上进行登记,填写基本信息等相关内容。”唐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瓒介绍,为调动企业节水积极性,唐山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依托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建立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了节水信用评价监管一体化平台,收集计划用水、节水监督管理等信息,对企业进行评价,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节水相关制度。
信用关乎城市的形象和未来发展,关乎人们道德素养和幸福感的提升。唐山大力推进信用体系、信用指标、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使政府守信、企业诚信经营、公民诚实守信,使“信用唐山”成为一张崭新的名片,家喻户晓。
以市长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执行组长,形成党委、政府、人大“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齐抓共管信用建设...唐山坚持高标准领导信用建设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任务台账和月度通报机制,出台一系列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措施,有效落实13项国家顶层设计文件全部落地,开展《唐山市社会信用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全面。同时,加强考核问效,聚焦短板、弥补弱项,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咨询、跟踪问效。
信用信息平台和网站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信用应用的重要支撑。唐山积极实施信用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完善信用服务体系。其间,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以应用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基于“智慧唐山”云资源,建设唐山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信用唐山”网站,融入全国综合网络系统,编制发布唐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目录,归集信用信息14.8亿条,实现水、电、税、罚合一。
惠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
——22.74万户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563.21亿元。
“连续三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不仅可以一次性领取三个月的发票,还可以获得500万元的纳税信用贷款。”今年年初,贷款到账后,冯润泰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宝泉尝到了诚信纳税的甜头。
唐山以惠企便民为重点,探索推进信用在审批、纳税、融资等领域特别是融资领域的应用。唐山大力推进“信易贷”工作,推出唐山融资信贷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22.74万家,融资金额563.21亿元。同时成立10家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出台《唐山市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为纳入“信用白名单”的中小企业提供银行信用风险补偿,全面提升企业信用获得感。
为帮助纳入“信用白名单”的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唐山还推出政贷平台,降低中小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融资成本。
“该平台突出‘信用+金融+交易’的创新理念,以信用赋能,打通融资渠道,加强征信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应用。”唐山市行政审批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邓表示,唐山政采贷平台基于政府采购合同资金的预期支付能力,企业只需提供与政府签订的采购合同即可申请低息贷款,实现了网上申请、便捷放款。
在唐山,不仅有信用易贷,还有“信用易批”、“信用易读”、“信用易行”等诸多基于信用的创新应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值得信赖的人享受到“信用红利”。
为方便信用信息查询,唐山在“信用唐山”网站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下载等免费服务,以“少跑路、就近查询、便捷查询、网上查询”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精准的“信用画像”。目前,信用信息被查询38万次,信用报告被下载3700多次。设立信用查询网点39个,提供查询服务44.9万次。
为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唐山实施审批服务改革创新机制,将以“模拟审批”为核心的“拿地即开工”模式升级为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承诺即开工”模式,建立政府定标准、部门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行业有效监管的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和机制,全面提升审批速度和优化程度。同时,继续完善项目的“容差验收+信用承诺制”。在基本条件符合、关键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非关键材料缺失的情况下,项目单位在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材料后,优先受理审批。
加强监管,赋能社会治理。
-在30多个领域共进行了12,900次信用修复。
9月26日,首批9艘国内集装箱班轮被唐山海事局京唐港海事处列为信用管理船舶。此举旨在通过信用管理提升海事治理的现代监管水平,促进海事监管服务更好地适应港口发展趋势,督促航运企业安全诚信发展,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随着信用建设的深入,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成为唐山精准定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唐山在30多个领域引入信用监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公共资源等办理流程的信用自动核查。同时,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推进司法信息公开和依法执法,建立重点人群信用档案,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警示和惩戒机制。
把企业和个人放在“黑名单”上不是目的,把他们放回“守信名单”才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关键。
“我们当时着急贷款,以为信用修复很麻烦。没想到一个电话,一切都解决了。跑来跑去太方便了。”9月27日,乐亭凯通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在完成企业信用修复后,对县域信用修复“零跑腿”服务赞不绝口。
一些企业因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后,由于信用意识淡薄,对信用修复重视不够,信用评级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在投标和融资贷款中屡屡碰壁。
“我们摸清了企业的困难,及时推出了‘零跑腿、免面签’的信用修复新服务模式,主要通过远程指导、代理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缩短时限。县级信用平均修复时间不超过3分钟,修复率大幅提升。”乐亭县行政审批局局长、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宁介绍,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服务企业80家。
针对企业信用修复的堵点、痛点、难点,唐山先后推行“主动告知+到期提醒+事后跟进”制度和“两书一信”(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修复监管部门提示函)制度。同时,开展信用修复培训,组建信用修复微信群,为失信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争取时间,实现新型失信主体的产生。据统计,截至目前,信用修复1.29万笔。
来源:河北日报记者王玉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健全信用制度 挖掘信用价值 丰富应用场景 “信用唐山”赋能高质量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0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