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微信借钱”刷屏了。
文案种类相当多,有的说是微信版,有的说是借条。
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微信薅羊毛。
总之,这叫五花八门。。
虽然文案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张图。
标题写着:“可以微信借钱,测测你的额度”,然后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
其实这个东西背后的产品并不新鲜。是2015年上线的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
大家都说是微信版的“借”,其实也没错。
因为微贷的背后,确实是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
有用户打开微信的支付页面,“微贷借钱”就在九宫格的醒目入口。
但问题是,为什么五年前上线的老产品突然刷屏了?
原因很简单——赚钱。
昨天,小额信贷推出了“小额信贷合伙人”活动。
哟!我们普通人还有资格做这个大公司的合伙人吗?
扫了一下大家分享的二维码,才知道所谓的“合作伙伴”不过是个噱头,是很常见的“裂变”营销:
拉人头赚提成
让我们看看它是怎么玩的。
(郑重提醒:先看文章,不要跟风!)
微贷借款目前只对部分内部用户开放,所以扫描朋友分享的二维码后有两种情况。
如果是内测用户,会直接跳转到微贷借款页面。
勾选“同意”并点击黄色按钮,然后您可以检查您的限额并使用他们的贷款服务。
然后,就可以生成自己的“专属微贷邀请码”了。
然后分享邀请码,比如微信消息,群聊,朋友圈。
重点来了!
只要有朋友通过你的二维码查看额度,就可以获得20元。
邀请越多,赚取越多。
吉哥在网上看到有人请了56个人,赚了1120元。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不是微贷内测用户。
没关系,你也可以加入“微贷合伙人”的游戏。
拉人头,赚佣金,开心。
正因为如此,不起早的羊毛党刷屏了朋友圈。
乍一看,微贷开展的这一波活动并没有错
分享者赚佣金,扫码者赚下一波佣金,小额贷款获客户。
动动手指,三方都受益。是不是很美?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你真的以为你什么都没付出吗?
我们再回头看看查额度的图。
只要你勾选“同意”,微贷就会通过微众银行向央行查询你的个人征信记录,以个人贷款查询的名义进行查询。
所以,一个简单的“协议”会在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上留下记录。
关于个人信用记录,吉格之前已经详细介绍过。
它是一份将伴随你一生的信用报告,与你的信用生活息息相关。
该报告看起来像这样:
这包括你的信用记录,公共记录和信用查询记录。
图中标有4的部分是你同意查询微信贷款金额后会留下记录的地方。
当然也有人说,只是留个查询记录问题不大。
但这个东西,要看地方,要看具体情况,影响可大可小。
事实上,确实有过因为查询征信记录而导致房贷申请被拒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用你的一条信用查询记录换20块钱是绝对不划算的。
还有一点让季哥恼火的是,微信自己带坏了头。
众所周知,微信对“诱导分享”的行为一向手软。
根据微信去年10月正式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有一条规则写得很清楚:
1.2通过利益诱导用户分享和传播开箱即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声称分享可以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成功可能性;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帮忙(包括但不限于帮忙、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收集赞、卡、祝福、碎片)等方式引诱、诱导用户分享传播下线内容;
你觉得微信官方违规案和微贷之谜有相似之处吗?
之前有五福的收藏,后来有拼多多,但都逃不过微信的大刀。
你是怎么到了腾讯自己的微贷,明目张胆的“诱导分享”的?
但是...
今天凌晨,被疯狂刷屏的“微贷合伙人”活动已经被微信封禁。
张小龙强硬起来,自己人都打起来了。
微信终究没有让我们失望。
最后,季哥还是要提醒大家。
我在社会上摸索了这么多年,看到“贷款”两个字,会有一种本能的警惕。
腾讯做后盾的微贷可能是个靠谱的公司。
但毕竟还是“网贷”。如果真的需要,主动去找,没问题。
你可以用这种“裂变”的方式,诱导甚至误导一部分人,以20元的成本把自己卖出去。
这种行为真的很低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信活动什么意思啊,微信活动内容及规则":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7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