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日的午后,当地农民正在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的天然牧场上放牧。新华社记者范蠡摄
新华社桂阳1月10日电(记者范蠡、武玉)隆冬时节,在贵州乌蒙山腹地的威宁县雪山镇天然牧场,牛羊成群结队在草原上觅食。下午三点,气温骤降,周边开始起雾。当地村民正抓紧一天中最后的时间去放牧。
“晴天我们都赶着牛羊出去放牧,气温低。我们在圈舍里准备了足够的青储饲料,还准备让动物过冬。”雪山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关少刚说。
威宁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雪山镇是当地最大的天然牧场,适合发展畜牧业等产业。多年来,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雪山镇种植养殖发展面临困难,产业规模小,对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为支持威宁县脱贫攻坚行动,人民银行威宁县支行整合小额信贷资金,向当地法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帮助新型农业经营者发展畜牧业、马铃薯、果树等特色产业。
雪山镇是重要的受益者之一。关少刚说,合作社通过威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威宁富民村镇银行的扶贫再贷款项目,流转了3100亩草地养了100多头牛、1400只羊,还流转了1500多亩耕地种土豆。合作社一年净利润110万元,带动了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个头大,淀粉含量高,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华社记者范蠡摄
小额信贷也覆盖了当地的个体贫困户。雪山镇雪山村村民关说,因为孩子生病,家里欠了6万元医药费,没钱发展产业。近年来,他申请了2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养殖规模从2头牛发展到目前的12头。“我现在年收入10万左右,已经实现了脱贫。”关对说:
据了解,2016年至2020年10月,人民银行威宁县支行已向当地两家法人金融机构投放扶贫贷款51.27亿元,带动13.42万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为帮助实现在家就业,当地金融机构发放低息贷款2.6亿多元,支持建设万亩茶园扶贫产业园,带动1.76万人就近就业;湖南省在6900多个贫困村设立了金融扶贫站,通过设立提款机帮助农民和建立贫困户信用档案,帮助发展旅游业和其他产业。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已达4.33万亿元,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4.22个百分点。全国扶贫小额信贷总额达5038亿元,扶持贫困户1204.3万户。
为了促进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想尽办法帮助贫困户建立更加稳定的产业环境。贵州省福泉市农村商业银行创办了“农村金融致富学校”,开设初、中、高级三种技术培训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贫困户培训生猪养殖、水果种植等技术,向学生发放低息贷款1.6亿元,帮助他们就业创业。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双龙村村民王华银在农场。新华社记者范蠡摄
福泉市牛场镇双龙村36岁的村民王华银是农村金融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学会养牛技术后,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福泉农商银行经过多次调查评估,给他发放了260多万元的贷款。现在他开了一个专业养殖场,养了1000多头猪,60头肉牛。
“我现在年收入20多万,还带动70户村民一起发展养殖业,多亏了银行的金融扶贫政策。”王华银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创新 扶贫,扶贫创新创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5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