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向玉玲)家住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牛场镇双龙村茶园组的肢体残疾人王华银,虽然身高只有1.2米,却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七口人,除了他的父母和两个孩子,他的哥哥和妻子都是残疾人。为了生计,王华银身残志坚,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带动乡亲们实现了就业、创业、自立。
穷的人永远不会穷,身体残疾的越多。
37岁的王华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初二就辍学了,小生意也不顺利。他外出工作时多次被墙壁击中。这种经历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在农村,有一种传统的农业观念。我为什么不把家乡的土地资源用于循环利用作为水产养殖呢?”王华银想。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王华银觉得养牛风险小,于是找到政府和相关部门谈他的打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王华银从市场上买了一头公牛和两头母牛,托起了王华银一家的希望。
刚开始也是被村里人嘲讽,因为种地对正常人来说还是个苦差事,大家对王华银评价不高。还有人常说:“你看他又矮又矮,挑水都成问题,还养牛。这不是开玩笑吗?”所有的冷嘲热讽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但他心里明白,只有做了某件事,才能打动别人。两年后,他的付出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牛的数量不仅从3头增加到8头,还还清了养牛的贷款,买了一辆小货车。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王华银一家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先富起来,再富起来,一起奔富裕之路。
王华银的努力让村民们恢复了信心和勇气。2016年3月,他和寨上的两个村民共同出资50多万元,利用自己闲置的土地,再租下周边40多亩地连在一起,带领周边11个农户发展生猪养殖,成立了尹福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手段,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饲料、统一管理”,带领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
为了让合作社走得更远、更稳,帮助更多的人,王华银积极学习养殖技术和知识,利用农闲季节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户。“华阴哥带着大家搞养殖,他不想回。哪个养殖需要指导,他会第一时间赶到。今天我家刚卖了10头猪,每头2300左右,收入两万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村民这样说。
2017年,在王华银的带领下,以合作名义投资总额达400多万元,建成圈舍10余个,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吸引周边村民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
爱传邻,谈桑梓。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永远为他们服务。我也是按进价卖饲料和药给农民,不赚差价,从中获利。为了帮助想发展水产养殖但前期没钱投入的贫困家庭,我把仔猪免费捐赠给当地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发展水产养殖,并登记确认,让合作社后期跟进给予技术指导。目前,共有23户残疾人贫困户领到了仔猪,合作社共发放了40头仔猪和1头母猪。”王华银说。
如今,已有47名村民加入了王华银的养殖合作社。他们有的在合作社工作过,有的跟王华银学过养殖技术。王华银还通过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将原养殖场周边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500头奶牛的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实力战胜困难,努力赶走贫穷。在王华银看来,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就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审:华
二审:罗京
三审: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身残志坚撑起脱贫致富梦——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福泉市牛场镇茶园组村民王华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5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