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煦,渤海湾畔春意浓,经济建设捷报频传。在日前举行的天津市首批重点外商投资和服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70个外商投资和服务项目集中落地,以增资扩产的实际行动为天津投下“信任票”。
今年以来,天津已经举行了三次大型签约仪式。在首次重点推介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2月中旬,天津签约制造业项目36个,总投资668亿元。3月初,天津再次签约70个重点外资和服务业项目,总投资676.3亿元。
快速推进项目进度,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奠基到项目建设完成仅需130天;提供温暖精准的服务,努力解决科技企业的“成长烦恼”;聚焦签约仪式,“投资热土”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年初以来,天津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创新升级举措,优质项目不断落地,让企业扎根天津的信心和动力更足。
在天津市东丽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名申报人(左)以“填写空”的形式进行申报。天津市东丽区政务服务中心围绕工作中发现的“项目申报信息太多,企业填不进去”的问题,创新推出“李企办-Fill 空 Type”自助申报举措。通过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标准化模板,实现从“答疑”到“填空 questions”的转变,畅通投资企业办理手续,为投资企业自行申报提供便利,有助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记者孙摄
贴心服务“真金白银”增添动力
初创型科技型企业往往面临初始资本投入高、融资渠道缺乏等诸多挑战。相比之下,如何优中选优,评估控制企业的风险,往往是金融机构的一大难题。
“过去,企业通过自身渠道寻找融资相对困难,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易脉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杜建利回忆,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医现代诊疗设备和中医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也遭遇了同样的“成长的烦恼”。
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科技创新能力难以量化认定等问题,天津滨海高新区推出金融产品“科创积分贷”,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我们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评价,以‘百分制’的形式从技术创新、成长管理、人才队伍、财务征信四个维度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厅负责人董丽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还设置了反向指标,对企业在环保、安全、诚信方面的负面情况进行扣分和否决,以积分作为授信的评价标准,缓解企业科研投入压力。“今年我们还计划在第一批的基础上再增加5家银行一起合作。”
天津科技金融中心执行主任陈若谷介绍,2022年,该区域与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农商行三家金融机构合作。截至去年底,前三家合作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合计2.3亿元,惠及6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科创积分贷’,我们很快从工行获得了一笔利率更低的融资。”杜建利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经常联系调研,询问企业需求,向金融机构推荐本地区优质企业,银行联系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
有了资金支持,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今年准备进一步扩大与医疗、养老机构的合作范围,引进新的康复医疗手段和带设备的方案。”杜建利说。
实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金融一体化”三年推进计划...近年来,天津频频出实招,想方设法推动普惠金融升级扩容,为工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天津市金融局科技金融服务处处长林表示,天津加强金融服务科技战略实力培育,鼓励金融资本支持海河实验室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银行机构累计投放科技创新企业贷款955.73亿元,获得科技创新专项贷款80.8亿元。
提速升级助推项目即将落地。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1.8亿元新建车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投资20多亿元进行新车型技术改造;总投资约1.38亿美元的聚苯乙烯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年初以来,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为晋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月18日,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并接入中国计算网。这座优雅的小楼聚集了智能计算能力的巨大能量。中央机房,数十个黑色机柜一字排开,指示灯急速闪烁。“智能大脑”在不停地全速运转。
2022年2月正式开始筹备工作,同年8月开始施工,12月底顺利完工。这个项目从开始奠基到完成工程建设,仅用了130天,充分展示了“天津速度”。
“这种高效率不仅体现了天津的流动性和决策力,也让企业对在天津发展充满信心。目前,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达成超过120P 空的意向合作计算能力,首批100P计算能力上线时已满负荷,围绕后续业务仍在与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海珊珊说。
智能计算能力是赋能万千行业的核心动能之一。为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工程开工验收往往涉及质量安全、消防规划等诸多方面。如果不同部门各自为战,很容易拉长“战线”。
为此,河北省合作交流办公室作为牵头单位全程跟进。“我们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班,提供‘管家式’服务,帮助项目协调解决供电、用水、交通、设备调试等各种问题。”天津市河北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贾龙说。
贾龙说,为了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该部门还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企业前期的对接、洽谈、签约、注册,到后续的拓展应用场景、提供审批、税务服务,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对接用户339家,签约天津港集团等58家用户,带动数十家生态伙伴聚集。
“未来,我们希望帮助打造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的良性循环,让数据模型、原创算法和基础计算能力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赋能天津的实体经济,带动周边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天津,在天津有重位。”海姗姗充满期待。
招商引资企业打造投资“新高地”
连日来,天津金村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村药业”)占地2万平方米的中药产业基地项目如火如荼,将于5月破土动工。天津金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立宪感慨地说,天津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是公司增资10亿元、加快布局的“催化剂”。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了解企业扩张需求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多方对接。在短短几个月内,它帮助我们将扩建项目的想法付诸实施。”张立宪说,天津设有“外企特别班”,随时随地提供帮助。
“良好的商业环境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信心来源,”张立宪笑着说。“就算有困难,我们也不怕!”
金村药业的变化和发展,是年初以来天津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缩影。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孙建南表示,今年以来,天津建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市领导挂牌和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启动了“走访外资专项行动”,主动“走出去”,精准招商。
新年伊始,天津组织招商团、经贸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全力以赴“抢回”疫情耽误的时间。
西天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外贸总经理卢永胜在日韩访问期间,实地考察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家家居收纳产品领域的专业公司,了解供应商准入机制和采购流程,并到店内参观,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卢永胜表示,他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考察了日本永旺超市、无印良品、李一德家居等卖场,从潜在客户那里获得了很多关于塑料家居产品的产品结构、特色风格、供货方式等第一手资料,为加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创新,继续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激发天津经济发展动力。”孙建南说。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投资热土”的集聚效应也在天津初步显现。
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刘桂平表示,将以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公平的法制环境、更加适宜的要素支持,不遗余力地为创业者在天津创业、在天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记者刘伟真宋瑞天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津:“投资热土”聚集效应初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4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