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处,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

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处,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白熊村是一个典型的畜牧村,也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贫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贫困户总收入96.21万元,人均收入5593.6元。按照自治区要求,2016年,白熊村要率先完成脱贫验收。住在哈密行署村的工作组深刻认识到,只有“授之以渔”,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白熊村才能真正脱贫,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其特点

长期以来,白熊村的牧民遵循着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由于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的收入低且极不稳定。驻村后,工作组摸准了脉搏,结合实际,提出了调整畜群结构、发展特色养殖、实行合作经营、组建合作社、组织贫困牧民加入合作社、形成“群体效应”、提高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的扶贫思路。

思维方式决定出路。工作组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奶驴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是贫困牧民增收的有效渠道之一,决定在白熊村大力发展奶驴养殖。但在哈萨克族牧民的传统观念中,驴只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对饲养奶驴更为排斥。工作组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帮助牧民算好成本收益账,牧民最终接受了奶驴的养殖。工作组积极配合村“两委”成立润康源合作社,用扶贫款和专项养殖贷款为白熊村购买了47头奶驴,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由牧民自养和加入合作社饲养奶驴,建成驴奶灌装厂,解决了附近12人长期稳定就业。2016年,白熊村奶牛毛驴养殖由2015年的80头增加到127头。预计年收入102万元,户均增收8100元。

同时,在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村里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建设了46个食用菌大棚,以短工形式转移就业30人,劳务收入达40余万元。

“以前我们哈萨克族只知道放牧、养驴赚钱、种蘑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工作组来了以后,这些事情都变成了现实。有了工作组的支持和合作社的帮助,我们对脱贫致富有了信心。我们过去不会做,但现在会跟着做,将来会带头做。”贫困农牧民黑沙江尔拿着分红的钱高兴地说。

发展旅游业,变牧区为景区

作为哈密东天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熊村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以哈萨克族风情为代表的边境民俗文化资源,旅游特色鲜明,区位优势明显。在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白熊村旅游已纳入哈密市东天山旅游总体规划。为解决牧民增收问题,工作组与村委会和牧民沟通,实地考察,与各县市旅游部门对接后,提出要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支持和引导贫困农牧民在旅游景点建设田园音乐,吸引游客欣赏美景,品尝哈萨克特色美食,通过节庆活动享受哈萨克民俗文化,发展高原牧区旅游,实现白熊村从牧区到景区的华丽转身。17户贫困户依托伊子沟、尔子沟、齐鲁、乃楞格尔草原哈萨克风情园等旅游景点,建成15星级田园音乐屋,解决28人创业问题,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

“工作组发展旅游真好,让我们在家门口的‘木家乐’找工作,一个月能挣2500元。”28岁的贫困户莫莉·达汗兴奋地徒劳地说。

劳动力转移,就业,牧民成为工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组以贫困户转移就业、促进牧民成为工人、实现稳定脱贫增收为突破口,破解脱贫难题。一方面,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环境改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了12名贫困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在广汇义乌新能源公司、哈建集团等企业就业8人。广汇公司员工合孜尔·木沙夫妇,以前是白熊村的贫困牧民。在工作组的协调下,从牧民转为企业职工后,夫妻俩在企业工作一年后的工资收入可达7万多元。

同时,工作组协助乡党委建设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羊毛衫加工厂22人就业;借助扶贫小额担保贷款,购置绣花机15台,成立妇女刺绣协会,吸引白熊村23名妇女从事订单刺绣加工,年加工量1100件,每件200元,实现收入22万元,人均收入9500元。

通过村“两委”和工作组的努力,7月13日,白熊村的扶贫工作通过了自治区扶贫验收组的验收,并得到了验收组的肯定。(哈密市行政公署驻伊吾县前山乡白熊村工作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处,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2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