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职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做“家族遗传”。70后、80后、90后聚集在一个办公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生活观念、工作方式、婚恋观上,还体现在理财观念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归纳一下。
消费观念的差异
都说三年有代沟,更别说十年二十年了。
70年代:大多数典型的技术工人出生,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每月发工资的日子也是他的储蓄日,留下一部分家庭日常开销的必要部分,其余部分存入银行,定期。反正别动。
80、90后:在富裕优越的条件下长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表现出各种积极的休闲态度和广泛的爱好,懂得享受生活,经常和三五好友聚会。发薪日留下足够的生活费后,贷款和信用卡都要还。最后将剩余资金配置购买流动性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炒股、炒股票、炒黄金。
投资风险差异
70年代低风险:“股票和期货风险太大,还是稳妥一点好。把钱存银行,配置一些定息精选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好吗?”
80、90年代高风险:“银行存款、国债等投资回报太低,就算把钱都投进去,也赚不了多少钱,更别说银行的风险了。归根结底,炒股和P2P更划算。虽然风险有点高,但是收益高。何况还有几只股票不是运气。”
投资产品选择差异
70年代:鉴于这个时代消费习惯和风险选择的差异,可以想象他们肯定会更倾向于银行。最好的选择是定期存款,或者银行推出的中短期理财产品,偶尔小额的资金会用于相对可靠的民间借贷,而你绝对不想涉及股票这种东西。“股票?不要,我一听就觉得害怕!”(边肖和妈妈争论了一整天,最后只能说:对,对,对,银行是最好的,你说的都是对的。)
80、90后:注重理财收益,敢打敢拼,追求刺激。一般倾向于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如P2P、期货、股票、黄金等。
当然,90后和80后还是有区别的,一般除了家庭支持,大部分人的资金都比较薄弱。这群人要么是象牙塔里的学生,要么是职场新人。大部分人还是以积累财富为未来为目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大部分更倾向于投资门槛较低的网络理财产品,以P2P产品为主。比如我们浩天金融50元起投,完全没有门槛,值得拥有不是吗?!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李说,余额宝流行之初就开始接触网上理财,最主要的还是余额宝。当时年化收益高达7%,甚至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但随着余额宝收益的不断下滑,小李开始尝试P2P理财。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在8%-15%之间,一定规模的P2P理财平台除了银行托管,还有第三方担保。可以说不仅收益高,而且安全有保障。
如今,网贷平台凭借自身优势迅速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只需在某个平台存入一定金额,就能轻松理财。与传统理财方式相比,方便、易操作、收益高等特点深受年轻人喜爱。
就以上三种理财观念的差异而言,确实无法判断哪一代人的观念是正确的。只能说金融观念形成的背景不一样,每一代人的想法不一样。
边肖认为,虽然每个时代的理财观念不同,但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为未来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理财发展历史,理财发展史":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160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