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文记者余任军
“过去,我什么都不追求。我以为我能填饱肚子。两年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买了三头牛,养在家里。那一年,我卖了一头14000,现在已经长到七头牛了。听说我家要建院墙,邻居们都来帮忙。感觉真的不一样,这样做人才有味道。”来自辽宁建昌县小德营子乡新立屯村的曹振华向记者讲述了他脱贫致富的经历和感受。
贫困人口既是扶贫对象,又是扶贫主体,激发扶贫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葫芦岛市委书记孙毅告诉记者:“根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部署,我们在扶贫工作中推广了三种扶贫模式,覆盖所有贫困户,做到了每村抓项目,人人能致富。但葫芦岛坚决不支持懒人扶贫,努力培养内生动力。葫芦岛造血式扶贫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让城市资本下乡,依靠企业、能人、大户帮扶带动。大力引导富人扶贫、企业进农村、能人办企业,形成全社会推动的扶贫格局。”
2017年,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截至9月底,贫困人口35270人,贫困村37个,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75.0%和75.5%。预计到11月底,将有4.7万人、60个贫困村脱贫。
“党建扶贫”——深挖内生动力源泉,壮大集体经济
建昌县作为辽宁省1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以之前的省委书记大多都是亲自帮扶。
建昌县立足实际,探索出“小额贷款+到户扶贫项目+强劳力户”、“强党支部+扶贫合作社+弱劳力户”、“县光伏公司+光伏扶贫项目+无劳力户”等扶贫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取得了重要成效。
建昌县委书记严告诉记者,建昌县将贫困户分为有劳动能力、劳动力弱、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三种情况,精准施策,确保每家每户都有扶贫项目。如何为贫困户找到扶贫项目,闫认为村党支部很重要。村队是扶贫战场上的“尖刀班”,村党支部书记是“尖刀班班长”。
董秀森就是这样一把扶贫的“尖刀”。他是建昌县黑山科乡杨树树下村党支部书记。全村有43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村里可以帮他们找到合适的种植养殖项目。但仍有33户没有劳动能力。我们做什么呢
通过多次调查寻找,董秀森决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开展养驴扶贫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上级支持的资金和个人田地、房产作抵押,向贫困户贷款200万元,成立了杨树下富民养驴专业合作社。
11月3日,记者在合作社的驴棚里看到了几头小马驹,其中一头还在挣扎着站立。董秀森告诉记者,“这是昨天出生的小驴,现在一匹小马驹可以卖到6000元。目前还有240头库存,12月份会卖出一批。”
村里的贫困户顾凤丽告诉记者:“我们贫困户是干股,一年能给我们3000块钱。如果他们经营得好,收入就会增加。”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就可以为村民谋福利。今年,全村626名18岁以上村民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由村集体承担。
葫芦岛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举办了两期村书记培训班。孙毅亲自授课,培训结束后村书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葫芦岛市扶贫办副主任黄世波告诉记者:“建市以来,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有301个。仅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增加了152个,总数达到453个。”
脱贫攻坚战以来,葫芦岛出台了一系列“党建扶贫”新举措,如市县乡成立独立的扶贫机构,增加工作人员;干部名片进万户,副市级以上领导“双联双裹”,县级领导“一联一裹”,党员工作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实现了建档立卡扶贫项目全覆盖。
“扶贫工场”——提供内生动力支持,确保长期脱贫
项目入驻是“造血式”扶贫的一种突破方式。葫芦岛市按照按村选业、按户定项的模式,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做到了家家有增收渠道、人人有脱贫门路,实现了稳定脱贫不返贫。
兴城市碱厂乡碱厂村贫困户高玲玲,穿着泳装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当四线工人。“刚开始做学徒的时候,一个月将近3000块。现在熟练一个月4500-5000元之间。比种地轻多了,还能照顾家庭。”她高兴地说。
原来,在碱厂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碱厂村用近20万元的扶贫资金成立了碱厂村心连心服装有限公司,并利用兴城市泳装生产的优势,对来料进行加工。碱厂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星告诉记者:“服装公司用村里的土地建了厂房。
村集体出一定份额,在村里安置了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真正的‘扶贫车间’。"
建昌村“泳装产业+党支部+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在兴城市农村迅速推广。兴城市扶贫办主任朱庆贵告诉记者:“很多泳装企业纷纷下乡,与基层党支部洽谈对接投资办厂。今年以来,我市农村已建成7家泳装企业、3家在建企业和5家新开工企业。这些企业全部投产后,可就业贫困户863人,脱贫6000人。”
兴城市委书记赵家鹏表示,必须坚决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明确提出“四讲四推进”的工作要求,即复制泳装工程下乡,促进就业扶贫;抓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推进产业扶贫;抓金融产品和项目对接,推动政策扶贫;抓农副产品优化升级,促进增收扶贫,形成了扶贫项目“村村开花,户户结果”的良好态势。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葫芦岛市重点推广了项目扶贫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光伏、养殖、种植、加工项目,使1.5万户、3.8万人稳步脱贫,打通了“输血”到“造血”的关键和瓶颈,实现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真正的、永久的、持续的脱贫。
“领养农业”
找准内生动力发展路径,更精准扶贫。
“今年春天,我们有1200棵果树被城里人认养了。每棵苹果树根据产量分成300元、500元、600元。现在它结出了果实。算上一斤苹果,也就3块钱合在一起。正常市场价也就1.5元左右。”葫芦岛市连山区杨娇乡西老爷庙村党支部书记、葫芦岛市丁果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宝军向记者介绍了果树认养的好处。
西老爷庙村去年开始尝试认养果树,认养了450棵果树,认养金额总计14万元,平均认养价格达到正常市场价的两倍。今年村里给一次认养30多棵树的客户赠送了一头农村笨猪。笨猪是村里贫困户养的,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葫芦岛市把发展特色农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扶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工作与人衔接、帮扶到人的总体要求,在全市4.7万户建立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认养帮扶到户责任机制。
葫芦岛杜甫企业集团、葫芦岛锌厂等企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积极开展认养帮扶工作。特别是葫芦岛锌厂充分发挥大企业从业人员多、影响广的优势,在建昌县老杖子乡青龙源村认养了1500只漫步鸡、15000斤小米,认养金额10万元。
收养从给钱给物转变为激发内生动力,向培养贫困户生产技能、不养懒人的方向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对接城市人的收养需求,适时调整种植或养殖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扶贫工作共认养果树3437棵、禽(畜)14420头、鸡蛋4800公斤、杂粮143亩,认养帮扶金额150余万元。共有5250户贫困户和1.47万人受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最后千日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葫芦岛市扶贫办主任高说:“葫芦岛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切实构建和完善‘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村庄致富,为村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154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