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兵记者张维为
8月1日起,江苏省涟水县全面实施具有自我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这是继全市7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乘坐公交车后,涟水推出的又一项惠民“红利”。
“五年来,我们投入76.9亿元,设立132项民生实事项目。”这份改善民生的“成绩单”,来自于涟水县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扎实举措,让涟水的“蛋糕”越做越大。
发展民生,帮助人民致富。
两年来,涟水县积极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丰富增收载体,增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半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877元和7045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9.5%。
涟水县在今年年初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城市”,这得益于充分利用水资源蓄水养鱼政策引发的全民创业潮。丁咚商城百货街区是该县首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和服务。
目前,已有9300多人领取了《就业创业登记证》,半数以上享受了职业指导和职业推荐、失业保险待遇、小额贷款支持就业、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
“近年来大力实施的扶贫工程,已使17.2万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县扶贫办主任张永明说,“目前,围绕渠北和舒炼交界的‘两大片区’,科学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安排了三大类118个扶贫项目。”
在姚宏镇,一期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共有16200块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已于去年底并网,二期5兆瓦发电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泰瑞农业光伏发电项目经理陈悦告诉记者:“公司支持涟水的扶贫开发事业。从2016年起,连续20年每年捐赠40万元,共计800万元,用于发展四个薄弱村集体经济,帮扶贫困户。”
保障民生,解决民忧
邮局职工老冯,14年前得了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三次,几乎耗光了家里所有的钱。现在实行大病医保,透析费可以报90%以上。另外,每年都有扶贫工作者扶贫,这些保障可以帮助老冯解决目前的困难。
近年来,涟水县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网络,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6%,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县民政局领导介绍,这项工作从5月底开始,到7月中旬,已有803名老人得到妥善安置。
如今,便民服务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弱势群体关爱帮扶等惠民实事都一一落实。县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10个乡镇115公里一级主干网铺设工程,受益群众34万余人。
普惠民生促进人民享受
围绕被列为全省唯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级试点县,涟水县正在创新探索便民服务群众新模式。该县按照同质化、均等化的价值取向,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构建覆盖全县、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加快建设“健康涟水”的过程中,涟水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快慢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近90%的患者不出县就得到有效治疗。
教育和卫生一样,和全县几百万人息息相关,群众关注度很高。在滨河新城,经过800多名建设者5个月奋战,总投资2.7亿元的滨河高级中学竣工投入使用。这是继新建的涟水中学、第一中学之后,近年来涟水新建的又一所高中。再加上去年实施的“三人”工程和12个城乡教育发展联盟的成立,成为涟水教育再创辉煌的引擎。
针对一些公共文化事业的“短板”,涟水县这两年加快了互补的步伐。好人馆、夕阳红文化中心已对外开放;涟水博物馆、保卫战纪念馆、规划馆预计今年内基本建成;政府投资10亿元建设的五道湖风景区已成为广大市民锻炼和休闲的最佳场所。在里面,居民们纷纷感慨,“多亏了政府的民生投入,我们才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运动,生活的舒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帮民难促民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15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