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向四川王新银行申请贷款。
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信用记录中
但是有贷款逾期记录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
最近
来自山东、湖北、安徽等地
许多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报》讲述了遭遇
消费者投诉
未知贷款逾期
9月27日,山东消费者刘女士于9月26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做征信报告,才知道自己在四川银行有一笔个人消费贷款,总额3600元,按月分20期还款,2020年3月6日到期,最晚还款日应还312元。目前逾期,逾期一次。
但刘女士表示,自己从未借过这笔钱,甚至没听说过“四川新网银行”。
巧合的是。湖北消费者邓先生说,因为每天都接到很多推销贷款的骚扰电话,今年8月份去查征信记录,惊讶地发现有一笔四川银行的小额贷款,而我并不知道。
根据邓先生的征信报告,借款金额为1078元,分18期,按月还款,2020年3月2日到期。2018年9月4日至今年7月5日,尚有515元本金未还,最晚还款日需还69元。
安徽消费者陆先生说,他在查征信记录时才知道,四川银行有一笔1200元的贷款,已经逾期。他要求删除征信逾期记录,但一直没有成功。目前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
成都消费者李女士查询个人信用时发现,2018年4月8日,四川新网银行给她发放了一笔500元起的个人消费贷款,共三期,显示已逾期两期,逾期时间快一年了。她从未向四川王新银行贷款,也没有收到该银行的任何通知。贷款逾期已经影响了她的个人信用。
记者调查
网贷公司互相合作
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发现500元“莫须有”的个人消费贷款后,在沟通过程中,四川新网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笔贷款来自一家名为“现金巴士”的App网贷平台。
她马上咨询这个平台,对方回复说这个小额贷款还没有批给她。平台上最低贷款1000元,说是另一家贷款公司。她迅速与贷款公司核实。直到7月15日,公司也未能给出合理的答复。“两边的说法,都是推波助澜!据说不是他们的问题。”李女士说。
截止5月31日贷款逾期,李女士逾期金额为339元。就在她向四川新网银行反映的过程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贷款已于6月21日结清。
9月16日,李女士第二次查询征信记录,发现“账户状态”已显示为“已结清”。
“不知道是谁定的。”
在她的要求下,四川新网银行给她出具了一份《贷款结清证明》,证明贷款时间为2019年7月3日。
李女士说,虽然已经结清,但逾期行为会在网上显示,还是会影响贷款买房。“开发商明确告诉我,没有办法买房。”
情况和网贷经历有关。
四川王新银行是涉案网贷平台的出资方。新的问题是征信记录显示的贷款金额与网贷金额不一致,令人费解。
在回复山东消费者刘女士时,四川银行表示,“该客户之前曾在小米平台贷款,小米平台是我们的合作平台。如有逾期,我行将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举报。”
回复湖北消费者邓先生称,“客户查到的征信是我行上报的,通过与客户沟通告知是xx的贷款,需要联系平台办理。”
“无论是贷款金额还是期数,小米贷款上的贷款都与征信报告不符。”刘女士说,2018年7月,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她申请了几笔网贷。最后只有小米贷款通过,中间还有一笔逾期。现在她正常还款。"
得知征信报告上的贷款记录是通过神奇现金平台申请的,陆先生更加气愤。他告诉记者,2018年5月2日,他确实在神奇现金平台App上贷了1200元,很快就逾期了。结果第二天就有暴力催收,对方一直打电话威胁恐吓。他干脆停了还款,现在已经逾期285天了。
“我多次与四川王新银行沟通,反映神奇现金平台利率过高,存在骚扰恐吓等问题。四川王新银行一直把问题踢给神奇现金平台,说有些费用不是他们收的,双方是合作关系。”陆先生说,现在神奇现金平台已经倒闭,App无法登录,客服电话变成了空,联系不上。我希望四川王新银行给出一个合理的还款金额,并清除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
陆先生认为,他最初是从神奇现金平台借款,但信用记录显示,他是从四川王新银行借款。自始至终,他没有看到任何授权,侵犯了他的知情权。
征信中心回应
不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四川王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注册资本30亿元。
10月8日,记者就上述问题向四川新网银行求证。该行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证实收到了采访函。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10月11日,记者咨询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贷平台只是一个提供贷款服务的平台,和实际贷款的机构是合作关系。一般来说,网贷的时候,App会显示哪些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
“当你在App上借钱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让你点击“同意”“我已阅读”等内容,还有协议,上面写得很清楚。”
提交信用记录的原则是:谁给你贷款,谁就提交。征信系统只接受银行和机构提交的数据。只要是关于贷款的信息都会提交,不仅仅是逾期。
“征信中心只接受提交的数据,看不到贷款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对数据的真实性不负责。”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发现提交的资料有误,银行可以修改后重新提交。
专家意见
网贷监管有待加强。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注意到,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整治银行业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的通知》,列举了银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的表现形式,包括“与各类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等第三方非法合作”。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只能通过正常的贷款手续,以接受第三方服务、支付费用等附加条件获得贷款。
四川衡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新认为,目前网贷市场秩序混乱。从上述消费者投诉可以看出,银行与网贷平台合作贷款服务过程中存在信息不透明、提示不充分、操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涉嫌违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小心你的信用记录!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刘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从未贷款,有逾期记录如何处理,从未贷过款银行征信却不通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947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