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归来的创业者韩康正在采摘成熟的葡萄。本报记者王宇摄
7月13日上午,清徐县徐沟镇西槐园村葡萄棚旁,妇女锣鼓队队员们敲锣打鼓,村民们来看热闹了:大屏幕下,全县15个信用村、信用用户代表坐着,他们有的互相交换贷款,有的听银行家讲解“三农”业务,有的村民直接拿出手机,在银行家的指导下操作。
这是清徐县与邮储银行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现场,主要是为信用村授牌,为信用用户授牌。
在活动现场,清徐县黑城营村主任李长青告诉记者:“我们村是纯农业村。当农民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耕作时,他们不得不以抵押品向信用合作社借款。但是村里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很难贷款。成为信用村后,村民可以获得5-10万元的信用贷款,手续快,利息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村里的陈鸿飞除了种地,还在做自己的生意。他是村里最早用信的人。他说:“我用的是国家补贴的创业贷款,今年借了20万。我以前用的是小额信用贷款,5万,用了两年。我按期付息,到期还本,信用良好,发展业务。今年的20万可以用三年。”
在清德铺村,红薯协会会长李小兵正在冷库前忙碌。几个女同志正在包装刚红的硬果西红柿,准备运到深圳。每年,李小兵的顾客都会订购蔬菜。最近几天每天都有十几吨西红柿运到外省,带动周边五六个村的农民专业种植西红柿。看着流转过来的数百亩红薯地,李小兵说:“我的业务除了红薯全链条产业链,还包括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去年建了地窖,今年春天购买红薯秧、羊粪、塑料薄膜等材料花费很大,周转困难。正好邮储银行信贷员王飞和刘强强到村里调研,我就申请了贷款。根据我的信息,银行将我评定为信用用户,一笔30万的贷款即将到账。银行信任我,我要让银行放心。”李小兵的红薯系列生意不仅在周边的村子,在祁县和太谷也有。
从刘湾村回来的创业大学生韩康的大棚里,紫莹莹的早黑葡萄圆圆的。韩康说:“从2018年开始,我投入大量资金种植葡萄。今年挂果期将至,但资金不足。邮储银行的闫在下乡宣传时联系我,帮我分析经营困难,提供解决方案。当月入账首付款50万。邮储银行的资金撬动了一条产业链。我的贷款是国家补贴的信用贷款。我一定会按时还利息,让大家看到农民种田也是有信用的。”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户因为信用好,被评为信用用户;因为全村讲信用,全村都是信用村。不仅村民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简单方便,就连孩子也需要看看自己是否信任家里的用户。
年轻的孙浩是邮政储蓄银行清徐县支行的副行长。他说,信用用户和信用村的评定有规定的程序。通过科技手段,全面开展信用用户、信用村信息采集和主动信用评级,建设邮储银行农户信息大数据平台。对授信用户授信额度采取“一次性审批、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动态调整”的方式,缓解农户“贷款难”、银行“贷款难”问题,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最有力的手段。
清徐县委副书记雷说:“多年来,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坚持三农定位,形成了邮政储蓄特色,彰显了金融业服务三农的硬骨头责任。”
记者了解到,邮储银行清徐县支行围绕老陈醋、果蔬等重点产业,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8亿元,服务农户1000余户。同时,组织开展了“信用村镇建设”活动,评定了24个信用村镇和254个信用用户。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向信用户投入1291万元。他们对信用村、信用用户的评价,既满足了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诚实守信的弘扬,更好地为农业农村新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本报首席记者崔晓农
(编辑:林莉、储佳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种地贷款用途,种地贷款怎么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77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