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校园贷”,大众并不陌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或者经济能力非常有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借贷平台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然而,面对诱惑和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落入“陷阱”,身陷囹圄,甚至出现“裸贷”、自杀、自杀等悲惨结果。据媒体报道,就在刚刚过去的寒假,一名19岁的扬州女孩欠下一万多元“校园贷”,多次借钱还利息。最后,她被借款人拍了裸照。
案件的再现发人深省。
案例1
用你的身份信息帮你男朋友向贷款公司借钱,来家里讨债。
小王是马鞍山某高校的女大学生。临近毕业,她选择了马鞍山当地的一家单位做兼职实习,收入不高。由于小长得漂亮,性格又好,在兼职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的小伙子李对她进行了热烈的追求。
不久后,小王与李发展为情人关系。随着恋爱关系的发展,两人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看电影,卡拉ok,购物,吃饭...到处都要花钱。然而单纯的小王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男朋友李并不是单位的正式员工,所以每月收入有限。过了一段时间,两人发现手头的钱越来越紧,却不好意思向家里要。于是,两人试图通过借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当初李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记的借款。前几个月两人还能及时还款,但几个月后就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于是,在男友的“建议”下,小王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从另一家借贷平台借款,偿还之前贷款的资金漏洞。久而久之,雪球越滚越大,两个人真的呆不下去了。随着小王兼职实习的结束,他们的恋爱关系也告一段落,唯一剩下的就是未还的借款。毕业后回老家找工作的小王,居然遇到了来讨债的人。小王又气又恼,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连本带利偿还了一万多元才了结此事。
手表行业旅游
利用个人信息兼职,诗城多名大学生被骗。
本想做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却掉进了陷阱。小刘是马鞍山某高校的大学生。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加入一个所谓的兼职QQ群找工作时,在群里看到一则广告:招聘“刷单”人员,刷单可以拿到200到300元。这份工作让小刘很兴奋,于是她通过广告上的联系方式加了对方的微信。
通过微信,小刘向方向介绍,由于近期马鞍山手机行业销售不景气,部分商场需要通过刷单来提升销售业绩。刷卡的工作人员只需要以贷款的形式买手机,然后会返还给商场,并表示15天内会取消贷款。小刘信以为真,相约对方来到市内某电器商城的苹果手机柜台刷单。到了商场后,小刘以个人名义在柜台贷款5000多元买了一台苹果8。买完手机,小刘交给了一个自称是公司的工作人员。微信收到工作人员支付的佣金后,小刘离开了现场。15天后,小刘给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贷款的事情。结果对方支支吾吾挂了电话,然后电话就打不通了。感觉不妙的小刘意识到被骗了,到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刑警大队报警。
“刷单”只是个幌子。拿到手机后,嫌疑人并没有回到柜台,而是将手机拿到另一家手机店出售。据华山分局刑警大队民警介绍,接到小刘报警后,他们立即展开侦查,并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原来,今年20岁的李,原来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用无抵押贷款高消费,欠了很多钱,最终辍学。没找工作,手头又没钱,李以“刷单赚提成”为诱饵,将目光投向了大学生。据其交代,其行为已导致六七名大学生上当受骗。李某因涉嫌诈骗已被花山警方刑事拘留。
非法“校园贷”和“不良记录”
记者在此前的采访中了解到,通过网络分期购物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对于这个年轻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自然是商家和各种借贷平台的目标。
据了解,网贷平台往往以较低的分期利率吸引学生,但实际上这些小额贷款很多都远远超过了目前银行信用卡的分期利率。一旦欠款逾期,要支付的违约金率相当高,有些网贷平台还会按日收取一定比例的押金和服务费。这些费用甚至在借款时从借条中扣除,导致实际借款与借条上写的金额不符。但网贷平台往往要求大学生出具借条,并按照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金额计算利息。在逾期还款的情况下,利息也会被写进借条,实现了高利贷的事实。
大部分校园网贷平台对学生贷款的手续要求非常简单。只需要出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取钱,而且很多时候是网上交易,甚至双方还有私下协议。相比银行催信用卡还款,各种网贷公司更是使出“狠招”的手段。学生不能按时还款,就去学校闹事,威胁家长,甚至采取打电话、暴力、拘留、盯梢等违法犯罪手段讨债。
提高警惕,对“校园贷”说“不”
“这两年‘校园贷’矛盾集中爆发,社会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玉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中队长孙办理了一起“校园贷”案件。他告诉记者,自己遇到过学生家长通过卖房卖地帮孩子还贷的情况。在他看来,“校园贷”的主要社会危害是像传销一样“发展下线”。借款人说服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再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借款,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久而久之,当借款人自己还不上钱的时候,借贷公司就会找到登记身份信息的人催要钱,但对方百思不得其解,还款金额高得吓人。
“校园贷”危害极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该怎么办?马鞍山师范学院保卫处副处长郭子超表示,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是关键。在师范学院,学校会对“校园贷”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随时通过公告栏、QQ群、微信群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尤其是在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双十一”等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和节日,可以进行及时提醒。同时,加强舆情通报,定期召开辅导员和学生会议,加强监管,及时杜绝流入校园的各类“校园贷”小广告,做到全程无死角。
“校园贷是一种刺激消费的行为,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郭子超说,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理性消费,不盲目,不跟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和老师家长沟通。
采石派出所副所长甘也曾去过该校,给大学生们讲授“校园贷”。她还提醒大学生,要能抵御诱惑,提高防范,警惕低门槛高收益的宣传,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给陌生人。对于想借用自己信息办理金融业务的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当你有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额外费用时,要及时和家人协商,寻求帮助,以免陷入“校园贷”的陷阱。
吐温/本报记者黄英通讯员何树东黄玲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马鞍山:坚决抵制“校园贷” 做理性消费的“代言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507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