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因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范文

因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范文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叔叔,看你的大棚蔬菜长势这么好。今年能挣5万吗?”

“是的,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残疾人能发财。如果没有王鹏书记的帮助,我可能会穷一辈子。太感谢他们了。”

6月9日,看着自家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北村村民刘世强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平陆县张村镇北村是黄河沿岸的贫困村。337户1020人中,有116户304人建档立卡。55岁的刘世强是二级肢体残疾,是北村众多贫困户中的一员。他的秘书王鹏是运城广播电视大学在北村的第一书记。

“坚持脱贫不放松,根在民间”——这是2005年运城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孙英东去北村前送给王鹏的话。到村里服务后,王鹏和3名帮扶队员白天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晚上和村“两委”干部座谈,共谋发展;在深夜,我们还应该讨论和制定具体的援助方案...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王鹏的帮扶思路逐渐清晰:对于五保户、低保户,通过民政救助进行保障;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实行扶贫帮困;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大病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技术培训,帮助转移就业;对留在村里的贫困户,发展大棚蔬菜、辣椒种植,实施产业扶贫。

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就要变“输血”为“造血”。得知刘世强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办法致富,王鹏多次带队走访,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讲思路,鼓励他靠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为他量身定制了致富方案。刘世强想发展农业,但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队里积极给他报名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还通过县扶贫办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在帮扶队的指导下,刘世强的大棚蔬菜经营得很好,经济效益很好,年收入5万多元。

谭新民家,因两个女儿上学而致贫,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以来,工作队针对谭新民家庭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其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谭新民掌握着一些简单的装修技术,团队介绍他到装修公司工作,提高装修技术,增加收入。经过不断的学习,老谭的手艺又好又快,工作不断。现在已经加入浙江横店影视剧制作组做道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家成功脱贫致富。

“石长友真是个勤快人,一天到晚也不闲着。”石长友,如村民所说,已经74岁了。因为妻子多处一级残疾,他成了王鹏的贫困户。先扶贫。王鹏一有时间就上门了解情况,动员谈政策,通过培训帮助石长友成为村里的环卫工人。有了工作,石畅就有了脱贫的心。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卫生,还抽空照顾田里的双季槐花。“现在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我家享受低保,领伤残津贴,还有养老金和粮食直补。但是,脱贫致富不能只靠国家。王树基说得好。只有通过努力和汗水,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规划,精准施策开展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蓝图...王鹏带领工作队为贫困户解困脱贫出主意、想办法、找项目、找贷款,并鼓励他们多方面参加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改变村民守地、得过且过的观念,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脱贫信念,从根本上消除了贫困“基因”。

如今,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北村已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10.08千瓦,发展辣椒100亩,春秋大棚40496平方米,新建水池2个,拓宽田间道路和车道2000米,在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1.5公里,架设管道10000余米,更换机井配套设施5口。同时,建设完善了路灯系统、村间文化活动等基础配套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生活大幅改善,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本报记者张本报通讯员魏伟

(编辑:文汶、储佳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因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范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45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