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德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开发的兰州市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是第十九届兰洽会签约项目之一,是《兰州市2015年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中的重点项目,明确提出打造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8月5日,记者走进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了解这个已经运行一年多的产业链符号项目。
中国最先进的建筑垃圾回收项目
黄羊头连接兰州高速公路西出口西侧,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面延伸至山沟深处。沿着马路走进沟里,寇寇发现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就坐落在这里。将宽阔厂区内建筑垃圾碾压过的粗骨料压实整平。虽然前一天晚上刚下了一场猛烈的阵雨,但整个厂区一点也不泥泞,只有填脚现场的建筑粗骨料还是湿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第一案清晰地呈现在记者面前。
2012年10月,应市委市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率队对兰州市建筑垃圾现状及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决定以其团队研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基础,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皋兰县九合镇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012年12月5日,皋兰县政府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城市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有关问题的请示》;2013年,该项目作为皋兰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皋兰县政府与甘肃德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在第十九届兰洽会上签约。2015年12月,市城管委与甘肃德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签订了兰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运营合同,该项目被列为2015年重大项目。
据公司总经理钱长莲介绍,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陕西省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院支持,xi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以城市垃圾资源化为目标,以研发为重点,推动兰州市建筑垃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项目设计理念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一期工程于2014年4月开工,当年8月竣工,年处理建筑垃圾200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混凝土120立方米,活性废粉27.6万吨。二期建成后,建筑垃圾处理量将达到350万立方米。该项目是国内投资规模最大、配套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也是兰州第一条大型建筑垃圾处理线。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厂区根据山势搭建成两个平台作业区,最高的作业区是建筑垃圾场。料场通过输送装置与下平台上的粉碎操作装置连接。堆料场的建筑垃圾被连续输送到振动筛分给料机,再由建筑垃圾破碎机和传送带搭建的建筑垃圾破碎生产线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被筛分成不同直径的细骨料、粗骨料和其他骨粒。在这个过程中,骨料中的塑料和纸屑通过轻质材料分离器分离,建筑钢筋通过电磁分离装置分离。最后,经过破碎和研磨后的成品骨料不仅洁净度高,而且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骨料有的用于制作透水砖,有的用于制作路面砖、河道护坡砖,更细的骨料可以制成细矿渣水泥,替代各种传统水泥产品。记者看到,这条生产线是全自动流水线,钢筋、砖块、混凝土、渣土等。可以在一个过程中完全分类和回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接近100%,整个生产过程由监控室完成,现场只有几名检测人员。
科技创新打造循环经济全新产业链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兰州每天产生建筑垃圾2100多立方米,全年80多万立方米。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给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严重侵害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燕儿湾,以前是兰州市民休闲的草原公园。如今,这里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不时有车辆拉着垃圾往这里倾倒。据估计,这里的建筑垃圾约有50万立方米,与新南河改造极不协调,也有辱兰州东口走廊的形象。据城管部门初步统计,像燕儿湾这样的非法私设垃圾场(点)在四郊有11个,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此外,在郊区周围偏僻的山沟里,还有许多不可计数的建筑垃圾场。
近年来,兰州市不断加大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力度。全市建筑垃圾排放和运输已纳入全市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各区均按《兰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要求;
督促辖区内各施工单位和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车辆)在开工前到市政府政务大厅办理建筑垃圾排放手续和准运手续,建筑垃圾必须排放到指定垃圾场。但面对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如果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占用新的土地。可以预见,如果我们仍然遵循目前以填埋为主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我们的城市总有一天会被建筑垃圾吞噬。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垃圾必须回收利用,才能解决这个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兰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解决建筑垃圾污染问题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双重发展战略。在兰州市政府发布的《兰州市2015年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打造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依托甘肃德隆等骨干企业,综合利用工业生产和旧城拆迁改造产生的废弃物,打造建筑固废资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国内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顶尖专家,徐德龙院士对兰州市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十分关注。去年两会期间,徐德龙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筑垃圾完全资源化的技术和示范生产线,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兰州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厂,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只通过一道工序就能实现钢筋、混凝土、砖块、泥土的完全分离,分选后的钢筋可以卖给钢厂炼钢;废弃混凝土可以直接制成砂石;砖瓦可制成超细粉,替代混凝土中60%的矿渣粉;细砂可制成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这样,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可以被吃掉,被挤出去,让人们头疼的‘建筑垃圾’变成了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创造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建筑垃圾回收产业链需要政策支持。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被大众接受的过程,建筑垃圾作为“城市矿产”再利用也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吃不饱’。”当被问及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时,总经理钱长莲告诉记者。据了解,截至2016年7月10日,德龙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厂共接收四个郊区建筑垃圾5.54万立方米,与项目设计的年2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需求量相差甚远,缺口巨大,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虽然市城管委下发的《关于规范建筑垃圾运输管理的通知》(兰城执法字〔2016〕123号)已经明确,所有拆迁建筑垃圾(不含土方开挖的工程渣土)必须运至兰州德隆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厂集中处置消纳,但仍有不少近四区工地未按要求倾倒,甚至存在倾倒在近四区偏远地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统一收集处置。
目前,项目后续产业链推进合作进展缓慢也是制约项目正常运行的一大问题。“事实上,利用建筑垃圾回收骨料产品在成本上非常有优势。像细矿渣水泥这样的产品,价格只有普通水泥的三分之二,但性能完全符合要求。”钱长莲告诉记者:“现在的问题是,作为新产品,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产品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工程方进行试用。从南山路部分路段的使用来看,效果比较理想,但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需要政府更大的帮助。”市城管委已与甘肃德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就产业链问题进行对接,公司正在完善兰州建筑垃圾资源化整合项目产品使用方案。今后,市城管委需要研究确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案。此外,后续产业链的推广使用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措施。
除了建筑垃圾的收集和推广,目前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在政策执行上也面临一些问题。据总经理钱长莲介绍,该项目在贷款贴息、特许经营、使用生态建材、建筑垃圾运输等方面均未享受任何优惠政策。此外,兰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整合项目获国家节能减排综合典型示范城市项目财政政策批准1500万元。2016年5月拨付1000万,500万尚未拨付。据了解,市城管委已向市政府申请拨付该项目节能减排剩余补贴资金500万元,市政府已同意拨付,目前由市财政局审批。
为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城市精细化管控,兰州近日开始全面规范建筑垃圾排放管理,规定自2016年6月20日起,未办理建筑垃圾运输审批手续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不得在兰州市城市化管理区域内从事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拆除建筑垃圾必须运至兰州市兰州城西口黄羊头加油站西侧集中处置和消纳。看来,兰州的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是兰州发展循环产业链的重点项目。从该项目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尽快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的有力保障。此外,用户能否大胆使用建筑垃圾的回收产品,体验是否良好,将决定消费者未来能否接受这些产品。如果后期使用体验良好,将成为未来推广工作的重要助力。这就需要政府推出一些重点示范项目,让用户和消费者看到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一样安全可信。
□首席记者许文/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案,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13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