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湖南长沙出土的汉墓,长沙汉王陵考古遗址

湖南长沙出土的汉墓,长沙汉王陵考古遗址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长寿长沙”,汉代长沙墓,排水量过百吨的帆船,都见于长沙出土的竹简。

古老的长沙有了新的含义(长沙简读)

长沙竹简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竹简。都是长沙晚报的媒体记者。邹林摄。

长沙出土的竹简。

记录长沙老人长寿的吴简。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任博

书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春秋到晋代,是竹简使用的鼎盛时期,现在的《长沙竹简》很有名。长沙出土的大量简牍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使人们重新评价了长沙的古代文化。

今年是国家批准的长沙简牍博物馆成立20周年。长沙竹简博物馆馆长李鄂泉告诉记者,长沙出土的竹简反映了战国三国时期长沙的生活。长沙简牍博物馆的简牍保护和整理工作继续进行,在再现古代长沙社会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尘封已久的长沙简牍逐渐热闹起来,让长沙城的历史文化有据可查,更具魅力,简牍的文化价值更加显著。

长沙是三国时期的长寿之乡。

唐朝前后的史书中,多次记载天上有长沙星,地上有长沙城。天上的长沙星主宰着长寿,地面上的长沙城也有很多长寿的人。

10月10日,长沙简牍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关震告诉记者,通过简牍博物馆收藏的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可以看到,长沙户籍简牍中有很多80岁以上、90岁以上的老人,甚至有几个百岁老人。

在保管研究部主任金平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略显神秘的长沙竹简博物馆库房。文物保管员吴美娇从库房里拿出三本三国吴简给记者看。其中一个编号为43943的写道:“屈父120岁,夫人83岁”;编号为60828的简写道:“夏玲家属朱莉,左手被判65年,母亲120岁……”149009的另一个简说:“厚母和大女儿都110岁了。”

吴美娇说,三国时期长沙长寿老人很多,有男有女。目前竹简中不断发现百岁以上的老人。唐代杜甫诗中说“人生七十古稀”,但长沙走马楼吴简中记载了大量八九十岁的人,百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古代对长沙老人长寿的解释是天上有“长沙星”。其实,三国长沙普通百姓中之所以有很多长寿老人,应该与当时长沙的社会生活制度、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有关。金平告诉记者,按照三国时期长沙的政策,凡年满60岁的,一律免征人头税,而长沙爱老敬老的风气正蓬勃发展,这也使得三国时期的长沙城出现了许多长寿老人,长沙也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长寿之乡。

汉代长沙陵以竹简示山露。

长沙属于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李道元在《水经注》中说,三国时期,长沙有一座孙坚寺。关震告诉记者,其实长沙不仅有三国时期的孙坚庙,通过长沙竹简博物馆收藏的走马楼吴简,长沙也有孙策庙。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乌朱孙权的哥哥。

关震说,在翻阅长沙走马楼吴简时,工作人员发现有两条记载:

(1)三万三千玉书称为王欢1-5554。

②王欢寺出土一万三千本书,其中有一万三千八百本,是曹太祖的正典,校对本1—6880年。

关震向记者解释说,“玉书”指的应该是圣旨,“王浣庙”指的是孙策的庙,被尊称为“长沙王浣”。关震判断,孙策庙很可能是在孙权即位大典前后创建的,有可能孙坚庙和孙策庙不是同时创建的。

长沙简牍博物馆最近看到长沙简牍更是惊喜。该馆研究员熊渠透露,根据五一广场东侧湖南供销社工地发现的走马楼西汉简牍,西汉时期,有关部门曾招兵买马,修建“皇后皇后楼”。定王是西汉长沙王刘发,长沙现存地名为王台。“立女王墓”就是立刘发女王的墓。对这一简牍的解读,使长沙城西的汉墓和长沙墓在古简牍中脱颖而出,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竹简中排水量超过100吨的“漂浮”帆船3艘

长沙竹简博物馆研究员杨芬向记者展示了一件编号为1384的走马楼“船及船饰”。杨芬介绍,秦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对这张吴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考证。王子今认为,在三国吴嘉和二年(公元233年),一艘排水量为70至100吨的船已经可以在湘江流域的长沙段航行。至于吴简中出现的大帆船,其最大排水量可达103吨。

杨芬说,编号为1384的走马楼竹简显示,这艘帆船的“大桅杆”长“七尺”,桅杆上装有上下杠(上刚下刚),“长六尺”。有早期的舵(椽),石锚(文石),粗竹索(椽)。

根据《三国吴尺牍》与今天尺寸的换算,以及中国古代帆船主桅长度约等于或小于船长,主帆宽度为船宽两倍以上的原则,王子今推算出吴简中所述的长沙木帆船长度应为16.75米以上,宽度应为7.2米左右。根据三国时期船帆为四边形方形帆,且与船的满载排水量成正比的原理,进一步推算出这艘从三国时期竹简中“飘出”的大帆船总帆面积约为206.21平方米,排水量为70至100吨,满载排水量甚至可能达到103吨。这艘帆船在当年显然是一艘容量相当大的大型运输船。这张吴简刷新了人们对三国时期中国航海量的认识,增添了三国时期中国水运的新资料。

这张吴竹简所记载的内容,提供了挂帆、加固帆的“销”和“刚”的规格等重要信息,可视为最早具体反映我国古代帆船实际形态的考古材料,特别值得考古学家和造船史家关注。

关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西晋荆州之地记载:“湘中七郡,出大屯,皆迎万户。”西晋三国崛起后,湖南造船业如此发达,应该是吴时期湖南造船业发达的延续。

来源长沙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南长沙出土的汉墓,长沙汉王陵考古遗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74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