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领导:
“八百人去邀功,自愧不如;800万人去征信,尴尬的是征信。”这不仅是网友的嘲讽,也充分反映了大量欠债者的无奈和自嘲心态。
目前,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人数已逼近830万大关,呈爆发态势。临时流程是否合法合规暂且不讨论。而近年来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因失业、经营失败、超前消费等导致的信用卡、网贷等小额贷款无力还款、逾期,被起诉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群,就直接收到了这些数据。
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网贷尤为严重。
网贷的高利率让人难以为继。这几年我不敢说所有的人都穷,但是确实很多底层的人很缺钱。恰恰是这个群体对小额信贷的需求最大。
网贷平均年化利率在红线以下,平均在20%左右。一些平台以收取担保费、手续费、保险费等名义,使得贷款利率高达30%以上,使得这一大群本已贫困的人群成为网贷机构的长期债奴,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利息费用的增长速度。
为什么对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网贷产品没有监管?可能有人会说“买不起就不用借”!那我们去看看吧。网上冲浪,刷手机,短信推送,停车场的冰淇淋甜筒,小区的入户门,大学周边的公交站牌等等。,充斥着网贷产品的广告,广告语几乎一模一样:
“只需手机号和身份证即可网上申请”;
“不用,不花1分钱”;
最多可以分12期还。
人性是贪婪还是自制力?这个问题似乎太沉重了。然而,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网贷广告,让缺钱、还款风险大的劳动者、大学生、经营者触手可及。人怎么才能抵挡住诱惑?有些确实是超前消费,有些确实是生活所迫,有些确实是商业需要,等等,都是自我控制。
资本是“老虎”,必须适当约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应该是永恒的国策吗?但资本是“老虎”,是贪婪的,这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国家全面放开互联网金融以来,表面上看,金融业蓬勃发展,金融企业实现了量和利的双丰收,但实际上,各路资本的企业一直无所作为,四面楚歌。任何普通人都可以试着举一个例子:
1.“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末日是借贷”,这也是网友的调侃,但似乎是事实。小米、腾讯、阿里、360、美团、百度、JD.COM、Tik Tok、苏宁、国美、联通等等,只要稍微强一点的,都进入了“网贷”市场。不好意思,这里没有点名批评的意思,只是如实列举。)
2.除了推出自己的网贷产品,各大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将资金搬到各大网贷平台落地。
3.国家明确规定的地方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地区放贷,但实际上可以通过登录各大网贷平台和中介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跨地区放贷。
4.稍微有点融资能力的人,都在放贷的路上或者想放贷。反正他们只要申请个牌照,开发个app,就可以创业了。高利润率是一切的“原罪”。
5.连做手机的公司都在预装的钱包APP里绑定了网贷功能。比如华为钱包里就有众安贷产品。
关不住的“老虎”,其实是在害人。酒驾不好,所以严查酒驾;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我们控制吸烟。
网贷,可以借给还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可以借给明显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反正你买不起。我只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收集。如果你收不到,我就告你,让你“偷懒”。你会受到国家信用的惩罚,最后还是要还的。
我就想问,网贷广告可以不符合《广告法》吗?网贷的营销活动不需要监管吗?
网贷滋生了很多“灰色”问题。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因为网贷而诞生了很多“灰色”问题。虽然多次打击,但从未停止,有的甚至成为犯罪的温床和土壤。
1.催收行业违法吗?据相关数据显示,仅湖南省就成立了不少于1000家的催收机构,包括资产管理公司、财务调剂中心等。海南省五指山市正计划大力发展贷后服务业。
这些催收机构通过电话骚扰、发骚扰短信、爆通讯录等手段,逼迫债务人苦苦挣扎,丧失了基本的人格尊严。
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催收机构都喜欢使用虚拟号码进行催收。
即将出台的《反电信诈骗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买卖能够改变主叫号码和虚拟号码的设备、软件的,属于违法行为”,已经属于违法行为;电信企业、金融企业未落实国家反诈骗内控机制,也已涉嫌违反《反电信诈骗法》第四十条。有的银行客服还明确向债务人表示,虚拟电话可以取。
《反电信诈骗法》是否只是流于形式,到了征收的时候是否可以合理搁置?
2.反催收机构。一些个人和企业正是看中了债务人急于维护诚信的心态,推出了“反催收”、“法定代理人协商还款”等业务,而这恰恰为电信诈骗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中不乏本身就是催收机构的人和企业,利用已有的客户信息和明细,实施更便捷的“割韭菜”。
3.一些法院急于政绩,采取与网贷机构深度合作、批量立案、批量审理的方式,在没有调查取证的情况下,批量冻结债务人的数字支付工具,导致债务人寸步难行。并擅自完成审理,导致大量债务人被变成“老赖”。
严防网贷过度渗透伤害普通百姓。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健康有序发展,目的是解决老百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然而,当太多来自互联网的钱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急需用钱的人似乎成了资本“吸血”的养料。
以上不是危言耸听,只是稍微调查一下,事实就是真相。如果来个全民还款压力的调查,估计也不乐观。
强烈建议全面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严格审核金融牌照发放。强烈建议网贷广告和烟草广告划等号,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发布。强烈建议再次修改商业贷款的最高利息限额。
最后也提醒大家,尤其是步入社会后,远离网贷,提前控制消费。
【结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我给全国人大写封信:严防网贷过度渗透伤害老百姓":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14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