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贷款,变相高息,骚扰催收,最深的坑就是网贷的坑。三个月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接到相关投诉近2000起,暗地设套、牟取暴利、网络借贷。好大的口袋可以吞钱!
隐性条款强制扣除
今年4月,于先生下载了雪豹钱包App并注册了账户。在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信息后的第三天,他竟然收到了一条“强行”扣款209元的银行短信。投诉后客服人员告知,这笔钱是用来买个人征信报告的。但是,于先生不知道也不同意,这笔费用至今没有退还。不借款扣费的“不明不白”消费,也让下载了明日之信APP的张先生和钱包搭档App的李先生防不胜防。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这种以购买征信报告为借口的扣款方式早就被曝光,让人“跌入坑中”的正是办理过程中的“短信验证”。注册时输入的验证码,其实就是软件对自己银行卡的代扣授权码。在用户注册时的授权协议中,也有约定平台先代扣再申报的“隐性”规定,还有为规避监管而设置的免责条款。一旦输入验证码,就意味着市民“自愿扣钱”。
记者下载网贷软件进行注册体验时发现,协议内容多为无法理解的条款,难以理解;一笔网贷需要涉及多份用户协议,每份协议都有几千字。从“废话”中找出隐藏的刁钻术语,犹如大海捞针;没有一款网贷软件在显著位置明确写有“注册会产生扣款消费”的提示。对此,很多人质疑,网贷行业为何没有相关金融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协议进行监管。
很难解开消费的捆绑。
嘉定区的姜女士在租房时,业务员游说她签订消费贷款优惠套餐,可以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今年5月,在租约到期前,姜女士提出退租,房产中介答应帮她解除合同,结清后续贷款。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姜女士仍收到了贷款逾期的警告。
不仅是房屋中介行业,培训行业捆绑网贷的问题也特别突出。年初,林女士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年的英语培训班。培训机构打着分期付款的幌子,实际上是帮她办理了招联金融的网贷业务。收到还款信息后,林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套”进去了,但想解开却很难。
通过“捆绑消费”办理网贷,商家套现资金,网贷机构赚取利息,“出借人”实现“提前消费”,看似三方受益,但“麻烦”随之而来。万一退租或者退学,消费者将面临“两难”的境地。退租退学难,退贷更难。
商家和网贷平台互相甩锅,拖延办理,或者被收取服务费、手续费的情况屡见不鲜。退租退学后还是要还贷,最终影响消费者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
找借口强行高息。
市民张女士在还款app上申请了小额贷款。她查看明细后发现,每期都被收取高出利息数倍的担保费。客服解释:贷款电子合同里已经标注了这个费用。如果张女士提前还款,可以免还。但张女士提前还款后,客服电话再也打不通,“担保费”的结算遥遥无期。
林先生在豆豆钱App申请贷款。绑定银行卡自动扣款几期后,App突然提示扣款失败。此后,无论是正常还款还是提前还款,都无法操作,这造成了阿林先生贷款逾期。客服一直以系统升级维护为由,要求他将还款打入私人银行卡号,而不是公司的企业账号。警惕的林先生拒绝操作,继续投诉,然后App就可以正常扣钱了。
新民晚报记者发现,在一些网贷平台,“高利贷”、“砍头利息”已经悄然“变异”:平台设置了极为隐蔽的“变相利息”,如担保费、结算费、手续费等;通过“系统故障”等消费者无法控制的强制手段,让出借人“违约”突破法定年利率限制,牟取暴利。一位网贷从业者告诉记者,平台往往在电子协议中“隐藏”相关免责条款,不直接提醒出借人;最后还款的时候才知道,这些所谓的服务费和逾期利息都是“深坑”。
2018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要求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函》,重点强调了这两类违规行为:一是贷款过程中搭售其他商品,变相提高利率;二是故意造成借款人逾期,收取高额逾期费。
Caption:电话隐藏骚扰通讯录好友的催收条款来源/相关网贷产品截图。
不停骚扰,恶意收藏。
闫女士在豆豆钱App申请贷款后,发现自己的年化利率不符合国家规定,与豆豆钱多次沟通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贷款逾期后,她收到多条催收短信,网贷平台称会派人上门催收,还打电话给闫女士手机通讯录里的大部分联系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2018年5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通知》,明确禁止网贷平台“恶意催收”。但由于网贷额度小,诉讼催收成本高,简单粗暴的“骚扰催收”屡禁不止。
如何看待网贷行业的乱象?如何维护出借人的利益?对此,不少人呼吁: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监管,出台“明明白白贷款,明明白白还款”的法规和细则,有效规范和净化网贷平台。
新民晚报记者王军实习生余佩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铜钱贷好通过吗,铜钱贷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77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