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王波)“10年,11000元定期存银行,利息3000多元。”8月20日,四川省阆中市文城镇的农民坐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阆中支公司营业厅的椅子上,一脸疲惫和不甘。
2004年12月初,董先辉因为相信熟人介绍,选择了“高收益”的保险投资。没想到的是,“介绍人”承诺的5年保障期莫名其妙变成了10年,而保费的“一次性缴纳”竟然变成了每年缴纳的“年缴”。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支付方式,也赫然出现在保险公司填写的保单上。
面对媒体介入,阆中人寿支付董贤3000元“和解费”未作任何说明,并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熟人存款情况下的存款“变”险。
董仙会告诉记者,2004年12月初,她到该市文城镇,打算在邮局存11000元,认识了在邮局工作的熟人冯。冯告诉她,银行存款利息低,不如把钱投在保险公司,并说自己是寿险的业务代理人。
作为多年的熟人,董贤将钱交给冯,冯给她开收据,让她过几天过来拿正式的存款单。
后来,在董宪辉的一再催促下,冯给她带来了一份中国人寿的《中国人寿两全保险(分红型保险)》保单,告诉她这种分红型保险是稳赚不赔的。
“他当时跟我说,按照当时11000元的存款,他会投一份一次性保险,不会再交钱了。五年后,他不仅能拿到本金,还能得到每年的分红,远远高于存款的利息。”董贤会说,因为相信熟人,考虑到自己有钱赚,所以答应投保,并在冯带来的保单上签了字。“至于保险单上写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相信熟人不会骗我的。”
没想到2009年董贤去收本金时,人寿阆中支公司的人说保险期限是10年。“明明说是5年,怎么就变成10年了?”董贤会立即回家找冯。冯不以为然地说,10年好,到期利息会高一些。“想想也是。我没有再去人寿保险公司。”
本金和利息的年度支付被冻结。
董贤会说,2013年6月左右,一个自称是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说她需要交中国人寿红瑞的养老保险。“我立马就懵了。”。
第二天,董贤在女儿的陪同下,将保险单拿到阆中人寿保险公司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根据保单,她的保险费是每年缴纳的,每年的费用是11000元。如果不续保,保险单就失效了。
记者从东贤会提供的一份保险发票复印件上看到,收费时间为2004年12月20日,险种为中国人寿红瑞养老保险(分红型),缴费方式为年缴,缴费时间为5年。
在东贤会提供的另一份人身保险申请表中,注明保险名称为中国人寿红瑞,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东贤会。保险期限固定,缴费年限5年,标准保费11000元。在这份分保单上,已经选择了批量缴费和年缴费同时缴费的方式。
整付和年付都是保险条款。批量缴费是指一次性缴纳全部保费,批量缴费对应的年缴是指每年按期缴纳保费。这种矛盾的支付方式为何出现在同一张保单上,不得而知。
明明写着缴费年限是“5年”,为什么被阆中人寿保险公司“改成”10年。董贤辉至今没有交代。
董先辉的女儿小燕告诉记者,为了母亲的1.1万元,他们先后多次到中国人寿南充公司、阆中公司,以及前业务代理人冯某处,并咨询了律师。2013年7月,他们终于从中国人寿阆中公司拿到了11000元的保额本金。
“我不要你的分红,至少按照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息付给我五年的利息吧?”董贤不甘心,多次找中国人寿阆中公司“讨说法”。
“从2004年到2009年,生命阆中保险公司从未联系过我们,也没有说保单拖欠。5年到期我去退保的时候,工作人员也说保单是10年的,没有到期,也没有提到保单欠费,保险费要每年交。直到2013年客服打电话说保单欠费快到期了。阆中人寿保险公司有问题吗?”小燕气愤地告诉记者。
几经交涉,“生命”以3000元和解。
鉴于董先辉家人多次到中国人寿阆中分公司索要利息,8月20日上午,中国人寿阆中分公司一谢姓经理表示,将补偿董先辉2000元现金,董先辉家人不同意。
中国人寿阆中分公司谢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赔偿金额提高到3000元,但声称是以个人名义进行的“赔偿”,而不是以中国人寿阆中分公司的名义。
“我和银行工作人员谈过,让他们帮我查一下。2004年现金11000元五年期定期,利息约4000元。”小燕告诉记者,他们为了利息跑了很多次,说了很多,感觉累了,最后同意接受3000元“个人结算”。
为什么5年质保期改成了10年,一次性保费的“批发支付”变成了每年支付的“年费”?8月20日上午,记者表明身份,试图采访中国人寿阆中分公司负责人或处理此事的负责人,但遭到拒绝。
中国人寿阆中支公司在不允许记者采访拍摄的情况下,由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将3000元现金交给董贤辉的女婿。整个过程没有一句道歉的话。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保单自相矛盾 阆中“人寿”拖延5年后“私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64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