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07:1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永南陈雯雯王玉红通讯员李刚
10月8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共享乡村振兴之路》一文。以下为报道原文:
在浙江的地图上,海盐只是浙北平原的一个小县城,但俯瞰海盐县城,却呈现出别样的美丽乡村:这个村是一片葡萄棚,那个村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荟园,另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桔园...这是海盐干部群众的大手笔。乡村振兴靠的不是别的。因地制宜,创业创新在青山绿水间流淌着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行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海盐,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探索出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创业帮扶之路。
携手共享创业成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期待什么,乡村如何振兴,共创共享是关键。
“谁都想在地里种一个‘金娃娃’,但如何把‘土娃娃’变成‘金娃娃’,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海盐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创业要解决的痛点和城里人差不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项目、没有市场。
海盐县的创业帮扶就是从这“四不”开始的。叶拿到了县里第一笔3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成了当地家庭养殖的示范带头人,带领村里4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因车祸致残的顾在芦荟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通过种植芦荟逐渐脱贫。
当记者来到由由村村民陈晓东的三阳农场时,只见稻谷随风摇曳,鸡鸭沿着田埂成群结队。乍一看,和普通农田没什么区别。沿着田埂深入进去,会发现天上有个洞:顶网上挂着独瓜,地里种着水稻,水面上养着南湖菱角,底下游着泥鳅。
“这就是我尝试的一亩三分地,物尽其用的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植。”平均每亩年产值近2万元,最高每亩年产值6万元。陈晓东还在农场举办培训班,每月定期组织农民培训。陈晓东的技术支持团队包括省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和他匹配的是海燕的“先锋组”。
海盐有30个“先锋帮”。每个帮扶小组由3至4名成员组成,及时向群众反馈致富消息。需要技术培训,帮组解决。
2017年底,海盐发布了党群“共创共享振兴乡村”计划。该计划围绕授信1亿元、资助200万元、帮扶带动1万人的“121”工作目标,以建设100个“鸿创空间”、100个共同富裕联合体、100个先锋党员为目标。
这股农村创业热潮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富了起来,也促进了该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104个村(社区)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50万元以上,2019年有望突破100万元。
面对面协助创建空房间。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村是他们的家。乡村振兴必须顺应村情民意,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能替农民做主,不能排斥农民。
凤山村村民马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仍深有感触。“我从2005年开始种植芦荟。当时只有两三亩地,因为没有资金不敢扩张。后来村党支部帮我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把规模扩大到了十几亩。”马说,“后来,我入党了,志愿帮大家跑销售。我还建了一个专门生产芦荟半成品的工厂,给大家打开了销路。”现在他的芦荟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亩,年收入两三百万元。
马所在的海盐县芦荟专业合作社专门绘制了困难群众创业帮扶体系结构图,为党群创业先锋搭建了6个设施齐全的移动大棚,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意愿的党员困难群众。“带动老百姓致富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合作社+芦荟基地+种植户+农业龙头企业”的万琴芦荟专业合作社,依托党员群众的强大力量。县委还通过“助创富民”工程推广平台,将芦荟种植创业项目引入全县,不断吸纳农民入合作社。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的热情。万琴芦荟专业合作社是海盐新成立的100家“宏创空室”之一。100家“鸿创空客房”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带动2678人创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几天,葡萄种植大户周玉良正忙着总结今年葡萄种植和产销的得失。周玉良是坝子村第一个葡萄种植户,也是海晏镇坝子葡萄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合作社社长沈峰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种葡萄的村子。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出名?我们合作社一直坚持‘十天课堂’专家门诊和‘党员热线’现场走访,在施肥、夏季管理、抹芽等葡萄管理的各个关键时期,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
头顶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他们在田间地头开拓创新。在海盐,716名创业创新者和2257人结成创业帮扶对子,带动近万人创业,创造产值11.5亿元。
到户担保创业更有后劲。
“水出来了才能看到腿上的泥”。只有把投入农村的钱花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
“当农民的感觉真好!”最近,农民杨拿到了他的华阳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今年,在童渊镇通北村流转了360亩土地后,杨准备大干一场。
近年来,海盐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该县8家农业金融机构先后推出“农家通”、“农钻通”、“农股通”等金融产品,鼓励散户、小户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授信,满足农民金融需求。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贷款527亿元,涉及涉农主体1.2万个。
“海盐还依托海盐农商银行,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用户评估,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名片,实施信用贷款,重点解决个人和小额贷款担保问题。”海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根据自愿原则,鼓励一批素质好、信用好的农村党员群众成立联户担保组,以创业贷款相互担保,设立50万元担保基金,将从事初级生产的农村创业者纳入县农业发展担保基金的担保范围。
今年7月,县农商银行、泰隆银行分别向玉城镇坝子葡萄合作社、万琴芦荟专业合作社、澉浦镇刘力村集体授信3000万元、2000万元、1500万元,用于葡萄、芦荟种植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
有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创业的腰更硬了。近日,海盐嘉海农民吴前斌向海盐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50万元。这是他从银行贷的第三笔款,准备用这笔钱给90多亩葡萄苗买新的大棚和薄膜,再添置桃、梨、枇杷等苗木,进一步扩大水果产量。
目前,800万元县域创业帮扶专项资金为群众从事生产经营项目、发展农业科技项目和引进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提供分类梯度贴息。
从“输血”到“造血”,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沿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海盐将阔步前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盐新农村有哪些,海盐县乡村振兴局":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49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