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南非《商报》11月28日文章,原题:面条外交:澳中敌意缓和澳中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举行双边会谈,这不足以让一碗冷面变得美味,但至少有一些温水被倒入其中,标志着一段激烈对抗时期的结束。目前,相关的贸易禁令还没有解除,谁也没料到会这么快,但这标志着两国之间的基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双方正在重启关系。
当然,最近在东南亚各地上演的外交和政治博弈——从柬埔寨的东亚峰会和东盟峰会,到巴厘岛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再到曼谷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仅仅与中国和澳大利亚有关。对北京来说,堪培拉是次要考虑因素。但正如墨尔本大学的学者Ehrner Tulus所说,一项关于方便面的研究凸显了这种全球峰会的重要性。
这一产业价值546亿美元,到2029年可能增至818.4亿美元,连接着大多数20国集团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市场。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通常包括乌克兰)是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主导着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棕榈油的全球供应。在通胀对食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力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就像一团面条,分不清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
把你的注意力转回中国和澳大利亚。北京应该加强自己的经济,这对澳大利亚非常重要,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总和。然而,尽管在一系列强调需要共同合作的领导人会议上,每个人都享受着面包或面条,但许多潜在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剧。澳中双边关系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澳大利亚试图重建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同时与美国和其他盟友合作,通过新的协议来抗衡日益自信的中国,这些协议正在将自己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澳大利亚政客也有一种无益的倾向:每当他们觉得迎合观众有帮助时,就会进行“麦克风外交”——麦克风越多,外交手段越少。
目前的宽松势头是受欢迎的,也是希望的迹象。但是,如果合作的动力消失或者合作让任何一方觉得徒劳,敌对的道路就可能出现,面条就可能再次凉了。(作者是《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高级记者迈克尔·布雷比,丁谦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澳资深记者:别让这碗面条再凉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93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