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贷款怎么办?看似是正规贷款平台发的推销短信,却不小心掉进了诈骗分子挖的坑里。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发现,近年来,不少山寨网贷平台的诈骗手段升级,不仅仿冒知名贷款平台App,还伪造贷款平台合同专用章,甚至冒用监管文书威胁受害人转账,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高“撞脸”
来自四川的李玟(化名)是受害者之一。7月19日,他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前几天,他通过短信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微贷”的贷款App。下载后,他发现有一笔2万元的借款。就在他缺钱的时候,完善了App上的个人信息准备贷款。
“之前听说过微贷,听说还挺靠谱的。我没多想就操作了贷款。”李玟说,因为贷款App上显示是小额贷款,合同页面也显示出资人为微众银行,并加盖了微众银行的合同章,所以一开始他对这个贷款平台并没有任何怀疑。
问题主要出在提现环节。李玟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个人信息完善后,“请紧急处理!由于银行卡号与姓名不符(转账已暂时冻结),需要尽快联系客服,以免产生不良记录!”于是,在平台的指引下,李玟通过QQ联系了客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客服向李玟出示了一份所谓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室文件”,要求其“提交贷款金额50%的对接认证费,即10000元,由金融公司提交认证对接资料,确认此银行卡为本人使用,可自行操作,再与贷款机构融资行网点重新对接,签订收账合同和代扣合同”。
没有意识到骗局的李玟按照平台的要求向个人银行账户转账1万元,但转账成功后仍被告知认证失败。这个时候平台又要求3万元。这时,李敏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截至7月19日,李玟已收集相关材料,处理相关投诉和报警。民警告知他,这是最近频发的新型网贷诈骗。诈骗分子主要冒充知名贷款平台实施诈骗,包括“微贷”、“平安普惠”、“360借条”、“京东”等。欠条”等。由于这些冒名平台品牌的知名度很高,很多人放松了警惕,上当受骗。
林峰(化名)的情况也与李玟相似。他还在一个叫“微贷”的App上贷款,签了电子合同,表示贷款成功。然而,当他看到合同时,发现账号的两位数被调换了。联系客服后,对方声称自己报错了卡号,要求解冻转账。
此外,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看到,至少有数千人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均为假冒小额贷款、以银行卡信息不正确为由冻结资金的诈骗平台。同时,他们还以“影响征信”、“承担法律责任”为由,威胁受害人转账。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采访了微众银行。7月19日,微众银行回应记者称,微贷系统采用邀请制,被邀请的用户可以在手机QQ钱包和微信支付中看到相关标识,并进行贷款操作。目前还没有独立的App。此外,针对市场上假冒微众银行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微众银行2020年共打击假冒app 150多个,假冒链接300个。
同时,微众银行也提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消费者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短信或网络广告提供的信息,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资质验证和真伪鉴别。
骗子平台肆虐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骗子App“打脸”知名贷款平台的情况并不少见。
7月19日,《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苹果应用市场搜索,仍发现不少假冒贷款app。以一款名为“趣分期”的贷款app为例,号称是分期消费平台,可以高速放款。但记者下载后发现,该App只有一个“最高3万元”的贷款页面,需要用户填写手机号,输入验证码。
但输入验证码后,平台页面还推荐了包括好花、彩虹花、猪猪秒、急钱、急分期五个平台的产品列表。平台页面还附带了“iOS企业应用下载安装教程”,通过设置点击信任,引导用户下载各种山寨应用。
为什么山寨骗子App屡禁不止?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是什么?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杨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714高射炮和非法app被严厉打击,很多诈骗分子很难通过一些“野鸡”借用app,于是开始转战知名贷款平台的赛道。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假冒知名贷款app不仅可以骗钱,还可以骗取用户个人信息转卖牟利,包括资金诈骗、个人信息诈骗、个人信息贩卖等。
除了App诈骗,还有一些专门制作这类App的开发者,伪造网贷系统的卖家,短信发送群,都会涉及到换号员,检查身份信息是否为本人;此外,网贷系统的造假者会根据开发难度对山寨系统进行明码标价,价格区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不仅骗钱,还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可以卖给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营销公司等。,以及其他诈骗公司,危害很大。信息不仅在很多机构非法流通,也给个人带来了骚扰。”孙杨说。
“虽然一直在打击,但市场乱象的原因很多。”消费金融专家苏认为,一是前期难以察觉,通常是受害者不断积累后才暴露出来;二是违法成本太低,假冒知名贷款平台往往只是通过声明和风险提示来提醒用户,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第三,犯罪分子隐蔽性强,背后通常有职业团伙。很难找到他们的下落。他们得手后,马上换上新的“马甲”,这里面也涉及到从导流到运营到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灰色产业链。
求正规途径
骗子平台横行,如何辨别真伪是消费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苏看来,知名贷款平台被仿冒,是因为不法分子试图利用其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信任度实施诈骗。随后,用户应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如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服务号等,避免不明来源下载。
另一方面,如何辨别平台的真伪,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建议,借款人辨别骗子平台、维护自身权益有几种方法:一是借款时认准官方平台和正规渠道,不要轻信小广告,不要下载App来历不明的;第二,正规的贷款产品在放款前不会提前收取费用。放款前,平台以任何理由需要借款人付款,需要警惕;第三,如果不幸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提交相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如何根除山寨贷款平台的乱象也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
孙杨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互联网渠道的深度监管和整治可以全面扫描发现网贷app,这需要互联网监管部门和互联网渠道服务商的深度合作,如浏览器、搜索引擎、应用商店、小程序分发平台等。此外,这是一部严厉打击贷款欺诈的法律。以后可能会出台违规贷款的规定,通过规定固化违规贷款的整治,明确对各部门的要求。
苏建议,要根除乱象,需要加大对App的事前审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科普教育;要从支付环节入手,加大对为此类非法业务提供支付渠道的相关机构的处罚力度;事后也要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大案要案,肃清市场风气。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刘思宏
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仿冒平台伪造文件 网贷诈骗以假乱真怎么举报,假冒贷款app":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6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