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是国内知名财经作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曾经,去年10月,湖北某高校学生申请网贷3万元购买苹果6手机等消费,拆东墙补西墙后,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余万元债务,再次引发全社会对大学生消费信贷问题的广泛关注(12月15日《国家商报》)。
没错,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各种消费需求旺盛,更有能力引领消费潮流;同时,大学生也是一个可以焕发巨大消费潜力的庞大群体。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比去年增加22万人,全国在校大学生约3000万人。这些大学生中,80%以上资金短缺,潜在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由此,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竞相在大学生中“跑马圈地”,既有自身发展展示会展功能和服务优势的需要,也为大学生顺利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其行为值得肯定。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只有提供的消费信贷适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才能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始终运行在良性的轨道上。否则,不顾风险,过度推高或放纵大学生无节制的信贷消费需求,无异于将大学生推入“火坑”,后果十分危险。一方面,大学生虽然对消费信贷需求强烈,但除了少数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外,大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如果放纵或引诱大学生加入过度消费信贷的大军,不仅会增加他们的偿债负担,还会加剧他们的债务危机,使他们无法专心学习。而且还会使越来越多学生落入分期付款的陷阱,败坏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份额,会竞相降低条件,加剧恶性竞争,扰乱正常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部分大学生会利用机构间展业的迫切心情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恶意逃避消费信贷债务,增加消费信贷风险。特别是学生消费信贷一旦过度膨胀,失去还款能力,就会加剧各类经营机构的亏损,使学生消费信贷陷入恶性膨胀的怪圈,颠覆整个社会对学生消费信贷的看法。
显然,要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各电商平台,以及大学生和相应的监管部门,都应该正确研究和对待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保持理性的态度,决不能再走过度放纵、盲目扩张的老路。第一,大学生要根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确保借用消费信贷的规模与还款能力相一致,抑制过度消费欲望。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杜绝盲目攀比,克服“入不敷出”的倾向,把个人信用记录放在与生活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大学生个人消费信贷始终在合理的框架内运行。其次,各类金融机构和电商平台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追求质量效益,促进大学生消费信贷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能力的研究,把握大学生的消费趋势,细分大学生消费群体市场,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收入状况制定不同的消费信贷营销方案,使消费信贷规模与每个大学生的消费能力相对应,防止过度授信造成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
同时,对于有意参与消费信贷的大学生,高校有责任正确引导,严格把关;学校和家长发放消费信贷意向合同,避免只因为学生有消费意愿就发放消费信贷的现象。这既是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消费信贷习惯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企业和电商平台防范风险、实现自我救赎的需要,更是全社会提高大学生消费信贷质量、促进消费信贷生态形成的希望。再次,各级政府的各类监管部门应尽力加大对大学生消费信贷的监管力度,确保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将大学生消费信贷纳入重要金融监管对象,金融监管部门和工信部积极引入监管机制,延伸各类金融机构和电商公司推出的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的监管触角,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制定大学生个人消费信贷控制总量和最高利率标准,对不顾大学生消费能力、以自身展业为重,擅自提高其信贷额度和利率的行为予以重罚。情节严重的,取消行业准入资格。同时,推进大学生消费信贷诚信体系建设,以诚信记录约束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行为,提高全体大学生消费信贷诚信意识,为大学生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凯威财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北某大学一名学生,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3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