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货并没有积极拥抱新零售,而是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式,试图依靠购物卡实现突破。
本刊特约作者石宇星空/文
三十年前,如果你去一个城市旅行,当地的百货商店是必去的打卡点。然而,30年后,许多百货公司已经重组甚至倒闭。即使是曾经登陆a股的百货公司,也大多成绩平平。
虽然已经进入电商时代,但购物卡并没有从社会上消失。反而有足够大的生存空房间,让线上电商也会发购物卡。
从某种意义上说,购物卡是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线下零售有很多冲击。
2016年,新零售概念席卷而来,部分传统零售企业受到阿里、腾讯的追捧。在资本的加持下,永辉超市(601933。SH)和大润发开始尝试线上业务、O2O业务和送货上门。
不受资本青睐的传统零售企业跌跌撞撞,勉强维持运营。
无论是新零售还是传统零售,到2020年,线下零售业都会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一只巨大的黑天鹅。
就拿合肥百货(000417。SZ)为例。2020年,公司收到政府补助3200多万元,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1.97%,净利润下降14.13%。
8月14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1.91亿元增长至32.29亿元,增长1.19%,基本原地踏步;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9617万元增长至1.38亿元,增长43.9%。
考虑到2020年上半年的特殊情况,公司半年度业绩与2019年相比,营收下滑幅度高达46%,可见公司业务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由于社区团购等渠道分流,收入下滑影响了当期利润。
笔者在对上市公司多个行业的调研中发现,随着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群体,零售形态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购物。除了传统的电子商务形式,现场送货也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购物方式之一。
这对传统线下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合肥百货自2017年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后,基本没有新的突破。
合同负债最初是放在购物卡里的。
合肥百货半年度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合同负债高达20.58亿元。这些主要是公司卖的购物卡。
购物卡的余额表明了百货公司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
2018年后,合肥百货执行新的收入标准,将这种预收账款改为合同责任核算。由于预付款和合同负债,除了极小一部分房租水电,大部分都是购物卡。笔者对比了公司2012年以来的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发现2018年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变化,购物卡余额开始下降。相应地,公司的收入也以几乎相同的比例减少。
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有没有比坐以待毙更好的办法?
合肥百货在财报中分析了行业形势。在技术进步和疫情影响下,零售业务继续向线上转移,进一步催化了近场消费和线上业务的发展。该行业重视现场配送、社区团购和仓储会员店。
迎接挑战的主要模式是依托购物卡,打通线上线下支付场景,进一步提升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客户粘性。
应该说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相对于很多开展线上业务的传统零售企业,以及苦练内功的电商巨头,公司采取“保守疗法”,相当于牺牲增长来保证公司的稳定。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李佳琪和维雅的销售总额高达530亿元,几乎相当于八九家合富百货。
资本风险
但购物卡作为预付卡,缺乏足够的监管机制,给上市公司、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风险。
2019年8月,合肥百货宣布价值2亿多元的储值卡被两名涉案人员盗刷。至案发时,仍有8522万余元未追回。其中一人是子公司财务总监,盗窃周期从2013年持续到2017年。
类似的案例在业内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这类储值购物卡多为零售企业自建,由自己的员工运营维护,缺乏财务管理和监管能力,导致员工内部偷换。
可能有人会问,客户消费的时候发现书预付款不够了,不就发现了吗?
这是因为大量购物卡成为无人认领的“死卡”。在20多亿的合同负债中,有上亿资金因为消费卡遗忘丢失而不再消费,业内称之为“资金沉淀”。这些沉淀的资金成为企业的“自留地”,成为一种特殊的盈利模式。
长期未消费的“死卡”中的金额已与合同责任挂钩。可以转入营业收入吗?
有些公司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2018年12月,元祖股份(603886。SH)宣布对部分消费可能性极低的卡券进行处理,经相关评估后转化为公司收入。
从逻辑上来说,这种购物卡凭证确实变相成为了企业的收入,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有一天客户把卡翻出来,还是可以兑换的。
与格力电器的暧昧关系
作为安徽最大的百货连锁企业之一,应该是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为了扩大销量,很多供应商甚至忍了零售企业几个月的账期。
所以,当给供应商的预付款出现在合肥百货的账面上时,就很混乱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公司预付款的最大供应商为安徽省史圣新兴格力商贸有限公司,账面余额为1.32亿元,约占预付款总额的40.48%。
2021年半年报,公司披露的预付账款前五名供应商中,预付账款合计占比71.87%。其中,预付给美的经销商(合肥眉佳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的金额仅占预付款的7.43%,预付给海尔经销商(重庆海尔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的金额仅占预付款的4.72%。
从数据上看,公司对格力的经销商特别有好感。
安徽史圣新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这家供应商从名字上就有格力的影子。调查显示,该供应商的大股东为北京史圣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而北京史圣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北京明珠新兴格力空调整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徐自法。
格力电器的第二大股东是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格力电器的一批经销商成立,大股东是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在河北的经销商由徐自法家族控制,徐自法也曾是格力电器的董事。
除2021年半年报中支付给供应商的大额余额外,2020年半年报中公司支付给安徽省史圣新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的余额达到创纪录的1.55亿元。
往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之前,公司向供应商预付货款余额仅为5000-8000万元左右。
空因为前几年的高温天气卖的好可以理解,但是在格力电器销售低迷的2020年,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空调行业在疫情下举步维艰的情况下,除了利益输送的嫌疑,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支付如此巨额的预付款。
从直接的股权关系来看,合肥百货与格力电器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不是关联方。但据同花顺iFind了解,合肥百货的大股东是合肥建投,其投资了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而该基金携手格力电器投资了文泰科技。
这也就不难理解,合肥百货“让水不停流”,用大量不符合商业逻辑的预付款,为格力电器“轿子”提升业绩和现金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我不拥有文中提到的股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合肥购物卡哪家最好,合肥百货大楼购物卡回收一般几折":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03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