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娟
来源| Unicorner Finance
吹起来的泡沫终将破灭。
曾经,北京周边火热的楼市,迎来了华夏幸福(600340)的“幸福时光”。嘘)。现在,超过1000亿元的未偿债务使其陷入危机。
公开信息显示,多家银行、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华夏幸福注入资金、提供贷款,使其得以快速扩张,但同时债务规模也迅速积累。
曾经被视为资本宠儿,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中国人的幸福能幸福吗?“踩雷”的金融机构能走出来吗?
一个
被融资迅速“膨胀”的“幸福”。
近日,华夏幸福连续发布多份公告,涉及债务、仲裁事项、权益变动等事项。受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影响,多重爆发,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近期,华夏幸福及子公司新增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不能按期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73.25亿元。
华夏幸福还发布公告称,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因未能按期偿还19.1亿元本金的债权而被申请仲裁。截至目前,近12个月涉及诉讼、仲裁的金额约为71亿元,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1.5%。
截至2021年11月29日,累计未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13.04亿元,目前正积极与金融机构协调展期相关事宜。
2021年2月的一份公告显示,华夏幸福及子公司逾期债务涉及的本息金额为52.55亿元。9个多月,华夏幸福未能如期偿还的债务激增至1000亿元。
然而,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债务。
《界面》今年8月报道称,横琴人寿参与华夏幸福多个融资项目,总余额近19亿元,2020年净资产15亿元。虽然横琴人寿回复:“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但对于具体细节没有进一步回应。
早些年,得益于房地产的红利,起步于河北的华夏幸福曾是一匹势不可挡的“黑马”。2016年实现销售额1200多亿,进入全国房企前10行列。
然而,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2017年,随着雄安规划的出台和环京城市的限购政策,环京重仓的华夏幸福项目效率低下,多年的高速发展按下了暂停键。2017年财报显示,华夏幸福现金流为-162.28亿元,比上年锐减309%。
华夏幸福曾被誉为a股上市公司的“融资教科书”。近年来,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大量融资,其中债券融资占比较重,其次是信托和资产管理。
据Enterprise Alert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余额为889.9亿元;信托、资管等其他融资余额680.41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65.6亿元,平均成本分别为7.38%、10.15%、6.12%。
根据华夏幸福最新的到期融资地图,涉及银行贷款融资10笔,租赁融资37笔,应收账款融资54笔,信托融资53笔。
2
成功也是资本,失败也是资本?
2017年华夏幸福第一次遇到资金问题的时候,遇到了“白衣骑士”中国平安。
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中国平安两次向华夏幸福注资180亿元,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依托金主父亲,华夏幸福基金“安全”。
此外,2020年6-9月,平安养老、平安资管、平安汇通向华夏幸福注入三只永续基金,合计120亿元。
根据2020年3月的企业预警公告,2016年至2019年7月,华夏幸福进行了20笔银行贷款,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其中贷款金额最大的是工商银行,共73亿元,建设银行近40亿元。
此外,还有多家信托公司踩雷华夏幸福。
2020年5月和6月,中融信托分别给华夏幸福30亿元和11亿元,2025年到期。2020年,华夏幸福对外进行了8次永续债融资,涉及中融信托、西部信托等公司,拟向上述公司进行不超过196亿元的永续债融资。
仅2020年下半年,华夏幸福就签订了63份担保协议,涉及35家银行,担保金额合计179亿元;9家信托公司(华澳信托、五矿信托、外贸信托、西藏信托、大业信托、中融信托、华润信托、蔡玥信托、西部信托)合计90亿元。
除了为华夏幸福提供资金外,也有不少基金公司持有华夏幸福或面临亏损。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持有华夏幸福股份的基金公司共有2只公募,分别为招商基金和国联安基金,持股数量分别为1175万股和3000股。二季度持有华夏幸福的南方基金已经不在机构投资者名单中。
二级市场上,截至11月30日,华夏幸福下跌2.08%,收于3.3元/股,创年内新低。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超过70%。
三
奢债委员会能否重振“幸福局”?
涉及资金规模大,“债权人”范围广。华夏幸福的债务化解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2月1日,由华夏幸福牵头,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组成的债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河北省、央行、银监会、廊坊市等有关方面和230多家金融机构参加了会议。
“豪华阵容”债委会成立至今已半年有余。今年9月,华夏幸福公布债务重组方案,与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召开全体债权人大会,公布最新债务重组方案。公告显示,对于2192亿元的金融债务,华夏幸福将通过出售优质资产回笼资金、出售资产带走债务、现金清偿债务、债务展期等方式分批实现债务化解。
具体来说,出售资产将收回约750亿元,其中570亿元用于以现金方式清偿金融债务;出售资产带走约500亿元金融债务;优先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持有财产等资产设立的信托受益权份额约220亿元进行补偿;其余约550亿元的金融债务由公司承担。
此前,华夏幸福董事长王在债务协调会上透露,由于误判形势,激进扩张,2021年到期应付债务将达1000亿元以上,公司目前货币资金有限,资金枯竭,无力偿债。
债务大规模扩张,是否有可能引发破产风险?北京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律师表示,债务的大规模扩张导致资不抵债,随时有破产的风险。重整是为了企业破产前的良性救助,让企业逐步稳定经营,最大程度保护债权人利益。至于债务解决方案,半年未实施,各债权人意见很可能无法达成一致。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华夏幸福的债务拉开了资产处置的大幕。
6月,大股东华夏控股被债权人强制减持股份,持股比例变更为25.09%。对此,华夏幸福解释称,此次减持计划是由于金融机构实施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及融资融券业务协议中的强制处置程序,导致华夏控股被动减持。
此外,市场一直传言河北国资、华润、电建、合富国资五家国资背景企业进入华夏幸福的战斗名单。这半年,华夏幸福也卖了不少项目回笼资金。
从资本的宠儿到资本的困局,华夏幸福能否挺过危机?金融机构会为此集体买单吗?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华夏幸福债务风波,华夏幸福债务危机是怎么回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01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