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晔)今年以来,江油市以“2017年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为目标,以摘帽和销号为导向,以扶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指导,以重点扶贫项目为抓手,以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确保扶贫工作“扶真贫、治穷根”。
江油市有贫困村77个,贫困户8213户,贫困人口22472人,脱贫压力大,责任重。为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江油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力量,成立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扶贫办与扶贫开发局合署办公,抽调82名精兵强将,成立综合协调、规划建设、资金保障、监督考核、宣传报道五个专项工作组,推进高效有序运行。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情况、村情、户情,江油将全国40个乡镇划分为5个区,成立了5个产业规划建设项目推进组和督导考核组。各工作组深入一线,着力修订完善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检查指导力度,促进精准扶贫、务实高效。
2800万市级扶贫资金,8000万项目整合资金,600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总计1.3亿元的财政资金,是江油市限时减贫的“助推器”。如何用好每一笔钱,如何保证财政资金用于真正的贫困人口,如何保证财政资金用于“拔贫利长远”的产业项目?江油努力提高扶贫政策措施的精准化、精细化,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精准滴灌”,认真回答“钱用在哪里”的问题。“每个贫困村有500万元的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4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每人将获得1000元起的扶贫资金,每户获得3000元的‘三建五改’。”据江油市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市本级还是乡镇,扶贫资金都设立了专账,封闭运行,“确保渠道不乱,用途不变。”
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不仅要“穷帽子”,还要“穷根子”。有了资金的保障,要实现长期繁荣,就要把资金“精准滴灌”到有利于贫困人口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上。
让资源变成资产,村民变成股东。在大康镇霍星村,全村1039户拥有的2600亩耕地、2800亩林地全部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村集体组建“江油市霍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规模化经营、公司化经营。该集团拥有农业、种苗、旅游、设备租赁等6个子公司,参股了一家农业公司和一家专业合作社,吸引了1520名村民就业。2015年,村集体实现经营收入1390万元,村民分红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6775元。2016年,预计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到1500万元以上。
在增加工业项目收入的同时,水利、道路、“三建五改”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财政资金“精准滴灌”的重点。小溪坝镇人民村贫困户何告诉记者,他是扶贫资金的受益者,“建了新园子,改了旧厕所。家里没有劳动力,这些都是政府帮助的。”
得益于财政资金的精准使用,江油市2017年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江油市最新投资项目,江油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88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