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2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央媒省媒组成的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路线采访团首站来到阜阳。接下来,跟着阜小布去看看,采访团眼中的阜阳现在是什么样子吧→
《安徽经济报》:看颍淮大地 这份答卷很精彩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阜南县倾力打造台商产业园,延伸和壮大该县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带动机械电子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利税可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目前,首批入驻企业为安徽加硬机械有限公司、安徽阳宇橡胶机械有限公司,入驻企业掌握全球领先的橡塑机械制造核心技术,旗下“阳宏”“新冀”等品牌处于业界领先地位,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同行业前茅,产品远销全球各地。(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吴根权 田斌)
《新安晚报》:精准扶贫 阜南县小小箱包厂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11日下午,在阜阳市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赵大姐正在缝纫机旁忙碌地工作。丈夫在外跑车,她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孩子,这让她十分满意。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王家坝闸考察后,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如今,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年产各类箱包100—200万只,产值2000万元。
"总书记的到来,体现了他对受灾群众的关心,也是对小微企业的关心。"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亮回忆说,当时总书记问了几个问题令他印象深刻。"他问我们公司2019年的产值有多少,问我挣了多少钱,还问了当地的政策有没有落实,我在银行有没有贷款等。"王恒亮说,公司的厂房刚建成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流动资金,现在不一样了,当地党委政府不仅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帮助公司介绍客户,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实际问题。
据了解,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拉杆箱、拖轮包、书包、电动车头盔、童车附件等劳动密集型生活用品生产销售和代加工,同时也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扶贫车间,服务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30多人,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就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每人每月2500元左右。
王恒亮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现在工人们的干劲足、积极性高,他自己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有信心,公司今年计划达到1800万到2000万产值。"像我们做实体经济的,最重要的就是把产品做精、做好,公司效益上去了,员工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吸纳王家坝村60万元、朗湾村40万元、和谐村20万元联建王家坝扶贫车间,每年合计分红9万余元;小额信贷方式带动46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3500元;大户带动王家坝村67户贫困户产业经营,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等方式连续进行帮扶,累计分红合计达到100多万元。(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安徽日报》:
【一年回眸看变化】家门口就业8月11日,在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员工在加工销往非洲的箱包。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以生产销售和代加工拉杆箱、书包、防护隔离服等为主,该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以“企业+农户”的模式,把扶贫车间开到村门口,解决了13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就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每人每月2500元左右。
(安徽日报记者 李博 摄)
《安徽日报》
【一年回眸看变化】西田坡庄台成了旅游点8月11日下午,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走进田间地头,了解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如今,西田坡庄台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采摘园,垂钓中心,农家乐,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安徽日报记者 李博 摄)
来源: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安徽日报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阜阳颍淮大道南延最新消息,颍淮二期工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87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