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海伦妇联奏响“鹅之歌”

海伦妇联奏响“鹅之歌”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刘树美

三年来,海伦市妇联积极融入扶贫大业,帮助老区妇女脱贫,有效激活内生动力,带领老区妇女创业。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国种鹅之乡”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成立了作为全市“1+3+5”产业布局重要阵营的“荔联大学鹅经济合作社”,构筑了一道撑起半边天的亮丽风景线。

海伦市妇联在工作中突出“三个坚持”,增强方向感和战斗力。

坚持立足,通过规模化养殖扩大布局。孵化基地可以扩大容量,提高自我繁殖能力。升级设备,增加体量,统一品种,整合鹅养殖企业作为供应基地。孵化能力30万以上的在孵企业4家,百万以上的在孵企业1家,总孵化能力260万以上;通过扩大养殖基地,提高自养能力。培育一批鹅养殖基地和扶贫鹅养殖基地,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嵌入鹅产业,促进鹅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5000户以上养殖大户146户,其中万户以上大户51户,产业带动贫困户1.5万户;通过销售基础拓展网络,提高自我销售能力。做活市场终端文章,紧密编织购销网络,广泛收集信息,加强与新老客户的联系,与徐州晨宇食品、吉林成毅禽业、黑龙江青田鹅业等6家年屠宰量200多万头的采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区域市场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掌握市场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实现“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营销,在网上多找门路。通过“妇女电商”带货,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养殖收入,每年线上线下销售商品鹅150多万只。

坚持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加大项目和技术支持,在项容镇建设鹅养殖孵化中心,吸引全镇822户贫困户进入鹅产业,集中养殖鹅10万只,在保证贫困户养殖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的同时,增加全镇集体收入;唱好“拔戏”,采取大规模寄养的模式,解决燃眉之急。由乡镇、妇联统一组织,以养殖户大户为主体,为没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设立扶贫鹅养殖基地。每个基地设立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吸收30户贫困户,每户贫困户饲养30只雏鹅,由基地统一饲养、销售、发放。全市培育基地59个,累计为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培育贫困鹅90万只;唱个“独角戏”,采取农民自收自支模式,解决后顾之忧。培养正常的养殖习惯,鼓励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在各种院落自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三年来,全市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达到47万户。

坚持服务,通过组织运营增强实力。为防止粗放、盲目发展,海伦市妇联把信息传递作为战略重点,利用网络、电视、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自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养殖和市场供求信息,为大鹅产业“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信息服务;找到“财神”,以资金保障为动力源泉。用好妇联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商业低息贷款等政策性资金,协调金融部门为培育基地、孵化企业、养殖大户、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海伦市妇联组织协调发放各类贷款1645万元,累计投入扶贫整合资金2609万元;送个“充电宝”,把技术支持作为精神支撑。从养殖技术入手,每年农闲时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鹅养殖技术、防疫及相关知识培训班,对乡镇鹅产业负责人、规模养殖户、贫困鹅养殖基地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养殖技能。联合农业农村局畜牧人员到各镇、养殖基地巡回指导。成立了市、乡三级畜牧防疫队,在养鹅期进行巡逻检查和指导,提供技术和防疫服务。通过印制《养鹅防疫技术知识》宣传单,对养殖户进行全覆盖,通过“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放《养鹅防疫技术知识》音频,做到技术指导到户。

三年来,海伦鹅的数量一直保持在200万只左右,年均销售额超过1.4亿元。其中,扶贫鹅数量稳定在每年45万只左右,带动1.5万贫困户年均增收800元以上,创造了畜牧业“半壁江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伦妇联奏响“鹅之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71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