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地图集
今年下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频频传出利好消息。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由蚂蚁集团筹建、注册资本80亿元的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将落户重庆。分析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机构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未来市场主体有望继续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规模有望快速增加。随着互联网巨头布局的加速,数字化能力可能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竞争的关键。
凸显车牌的价值
消费金融领域正在迎来“巨无霸”。日前,银监会批准蚂蚁集团在重庆筹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蚂蚁消费金融),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将在上市前夕获得又一张金融牌照。
资料显示,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80亿元,有望成为市场上注册资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中蚂蚁集团持股比例为50%。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获得了马上冲刺IPO的“许可”,有望成为中国a股市场消费金融第一股。重庆银保监局日前发布回复称,原则上同意立即向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股,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认为,消费金融立即上市申请获得重庆银监局批准,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机构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机构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消费群体和场景受到较大影响,但消费金融前景依然乐观。法国兴业银行研究分析师孔翔表示,长期来看,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消费金融将会发展空。短期来看,疫情过后,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受疫情影响较大。目前消费金融的细分场景中,家装在上半年已经逐渐复苏,而旅游、教育、医美等场景目前较弱,可能在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复苏,届时这些行业将逐渐走出阶段底部。
互联网巨头加入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客户数为12727.92万户,较2018年同期增长52.29%。同时,高达50%的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新增客户贷款余额占其总贷款余额的60%以上,这说明消费金融公司新增客户扩张迅速,新增客户对业务规模的贡献较大。消费金融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增量市场。
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受疫情冲击明显,业绩下滑、增速放缓是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常态,但这并不影响互联网巨头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看好。除了新获批的蚂蚁消费金融,今年新增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
分析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背景,不难发现,目前以银行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仍占多数,入股的股东大多包括零售、电商等实际消费场景中的产业股东,其中也不乏新浪微博、百度的小曼、小米等互联网巨头。
复合股东可以带来全面的资源禀赋。以蚂蚁消费金融为例,据披露,除蚂蚁集团外,蚂蚁消费金融的股东还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钱芳科技、中国华融和于越医疗。中信证券分析师肖菲菲认为,上述股东有望带来丰富的场景布局,包括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钱芳科技、于越医疗带来的交通出行和医疗设备采购;同时也能带来丰富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有望提供资金拆借等融资支持。
孔翔认为,互联网公司在消费金融市场的布局特点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第一,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在流量上更有优势。第二,互联网公司的客户筛选能力更强。第三,互联网公司的信用体系更先进,支付场景强,用户使用频率高,可靠性高。同时与企业直接关联,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产品,获取更丰富的用户数据,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更强。(欧阳建欢、陈莹莹)
责任编辑:李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消费金融公司估值,消费金融公司获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17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