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增强消费动能。
点亮夜间经济,增强城市活力(消费窗口,发掘新的市场亮点)
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石白蓉
宁夏银川市不断丰富商业业态,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和重点商圈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图为游客在金凤区蔡玥中街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杨志森摄
逛夜市,吃夜宵,夜游...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对加快服务业复苏、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城市魅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激发夜间消费活力的相关政策措施。夜经济有哪些新亮点、新场景、新模式?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圈,更好地帮助扩大消费?记者进行了采访。
夜间消费需求旺盛,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邓华伊始,乘船夜游成为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游客体验的新选择。伴随着一曲鲁南小调,挂着红灯笼的划桨船在碧波荡漾的水街水巷中摇曳。与古城景区一墙之隔的邓禹巷也是热闹非凡。全长888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特色街区,聚集了美食小吃、非物质文化等多种业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白天参观,晚上放松,丰富了旅程。"刚刚在台儿庄古城看完一场夜场的北京游客刘霞说。围绕打造标志性的“夜经济”聚集区,台儿庄古城每天有15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演出,其中夜间演出11场。今年五一假期,台儿庄古城共接待游客30.6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人数约占游客总数的80%。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是一个城市经济便利性和活跃性的晴雨表。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晚上,当天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2点成为很多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夜间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湖南省长沙市,夜幕降临,我们沿着雨花区圭塘河走进熙悦汇商业区,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了两岸的夜色。“早就听说这里风景不错,终于有机会感受一下了。”晚上8点30分,在喜悦汇状元世家新开的衡东美食餐厅,游客顾说。
从新能源车展到电子数码产品展,从潮流书店到特色餐饮,喜悦汇丰富的夜间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街区投资建设运营方、中建五局熙悦汇项目总经理方子妤介绍,熙悦汇注重体验、场景、微度假、开放商业,开发了互动风车、天幕广场、爱情桥、夜光跑道等线上名人打卡点。
在福建福州,晚上7点,鼓楼区市民闫涛穿上运动鞋,和来自江西的朋友一起外出体验“夜福州”。在美食街大明路,肉燕、鱼丸、海鲜锅等各种美食都很吸引人。“每天晚上卖200多碗鱼丸,今年夏天游客更多。”一家廉江特产鱼丸店的老板陈阿妹说。百米之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三坊七巷流光溢彩,大红灯笼映衬着游人来来往往的身影;沿着乌龙江,沿河景观阵阵晚风,许多市民前来休闲聚会...
夜间经济成为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的新亮点。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专项调查,由于气温较高,目的地夜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今年端午假期参与夜间游的游客比例达到22.3%,比2022年同期大幅提高7.9个百分点。根据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端午假期前两天,夜消费同比增长95%。
“夜间经济已经成为丰富城市内涵、吸引外国游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关立新认为,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间之外的夜晚成为人们放松和社交的重要时间。与此同时,城市功能逐步由生产向消费转移,旅游、购物、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加快增长。
场景模式持续创新,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夜游不仅更美,内涵也更丰富。”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文化主题街区,34处古建筑引进了福文化博物馆、福文化会议室、百福长廊广场、福禄艺术中心等一批福文化标志性项目,以及福茶、、福意、、福创等33家福文化主力店。很多新的消费场景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
去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新认定了123个全国聚集区。数据监测显示,端午期间,243个全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夜间客流3625.3万人次,平均每个聚集区每晚4.97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38.8%。
激发夜间经济消费潜力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各地紧跟消费升级趋势,结合特色美食、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旅行住宿等业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夜体验消费项目,丰富夜经济业态模式,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消费需求。
夜间消费的新场景越来越多——
露营音乐会、街舞表演、航拍秀...在山东枣庄薛城区,丰富的新型消费场景吸引市民前来体验。薛城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举办演唱会、马拉松等文旅融合产品,进一步满足市民多元化、多层次、有品质的夜间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更大潜力。
不仅在城市,晚上在农村也是如此。伴随着蝉鸣,山东济宁梁山县大路口乡的商业街上人头攒动。“家里有夜市,很方便,丰富了夜生活。”当地居民陈琪说。总长1000米、拥有200多家店铺的商业街,成为居民夜间就餐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好去处。肉夹馍、冷饮、烧饼、麻辣香锅...各种特色小吃让小镇居民的夜生活更加有趣。
夜间消费新模式不断创新——
"我的夜间消费主要是在家吃食物和看足球比赛."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居民王超说。他是一个资深的足球迷,每次重要的足球比赛,他总是邀请几个朋友去看。在此之前,他会提前采购一批食材和饮料,与朋友分享。
以销售火锅烧烤食材为主的锅圈食品店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夜宵摊的下单量同比大幅增长。世界杯、冬奥会等体育赛事期间,夜间门店订单会有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夜宵的夜间消费需求,锅圈门店将全国门店的营业时间平均延长了2-3个小时。
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夜间消费的模式更加多样化。从“舌尖上的美食”到“观光”,再到“文化体验”,线上团购、线下消费、24小时即时零售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刺激夜间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商家的经营范围和时长。
新的夜间消费形式不断涌现-
晚上9点,在福州仓山区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26岁的郑灵仪正忙着给客人泡特色茶。“街区一开,我就创业,晚上生意会更好。”郑灵仪说。烟台山商业步行街以“城市文脉中轴线,百年现代再现”为主题,分布着文化展示体验、观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潮流业态。
夜经济的业态是随着消费升级而不断更新的。网商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商业业态方面,夜间经济多点开花,从单纯的吃喝玩乐到夜场、观光、购物等多种形式,差异化经营空较大。据相关企业数据显示,除火锅、快餐、便利店外,特色文化创意业态夜间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激发夜经济更大活力。
中国夜经济的未来空还是很大的。推动夜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更加完善的夜经济生态圈。
护航夜经济,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地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出台多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措施,举办夜间消费节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城市活力。北京出台《北京市促进夜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夜经济“3.0版”政策;天津举办“天津之夜的你”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推出“夜天津城”品牌;上海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作为加快上海经济复苏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以来,福建省福州市推出《福州市夜间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推进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方案,促进城市消费增长,释放夜间消费潜力。据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已投资7亿多元,建设了15个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体验示范街区,涵盖旅游、文艺演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
湖南大力发展夜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去年10月发布的《湖南省关于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意见》,从加强夜经济规划布局、打造消费场景、培育消费品牌、拓展夜经济就业渠道、完善夜经济配套服务、强化夜经济政策支持等八个方面引领夜经济高水平发展。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成立了夜间经济服务中心。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通过设立“夜间管家”来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芙蓉区成立夜市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对夜市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如今,1140米长的杨凡夜市容纳了500多个摊位,平均每天的人流量为4万人,高峰时每天的人流量为10万人。
湖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关于推进湖南省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制约夜经济发展的短板,推动湖南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消费扩大升级。
“提升夜经济的关键是创新供给,打造品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兴说。夜间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已经逐渐成为集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等行业为一体的新业态。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合理规划空的布局,避免雷同,增加更多有特色、有创新的供给,激发夜经济更大的活力。(记者王云娜刘晓宇)(贾思怡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点亮夜间经济 提升城市活力一个小红点变成痣大的很快,点亮夜间经济提升城市活力0":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62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