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太难了”、“活不下去”是今年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一直在说的话。不久前,利亚德实际控制人李俊发表公开信,公开“叫嚣”二级市场的连续暴跌,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俊的呼声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多方了解到,陷入困境或面临质押、经营等风险的上市公司并非坐以待毙。除了喊话,他们积极联系国资或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自救,包括但不限于大股东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援助、体外瘦身、控股一批上市公司取暖、成立内部银行等。
于是,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国有资产纷纷介入纾困;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自救。湖南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是国家经济的脊梁,我们不能倒闭,政府也不会让我们倒闭。”
积极引进国有资产
“宏观和微观有本质区别。当市场还在考虑是否存在经济下行风险的时候,流动性危机已经让部分企业面临明天倒闭的局面。”谈及近期上市公司质押比例高,空仓频繁,河南某上市公司人士表示。
河南钻石2015-2017年净利润增速超过30%,今年前三季度接近10%。但由于河南华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华晶”)与实际控制人郭留喜之间的质押比例较高,豫钻石多次披露预警公告。
截至8月29日,河南华晶、郭留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5.83%的股份,两人合计冻结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3.81%和33.61%,待冻结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3.81%和33.61%。
随着股价下跌,大股东流动性危机的影响正在扩大。
河南省另一家上市公司新野纺织也披露,公司收到兴业银行郑州分行的逾期贷款(垫款)催款单,称河南华晶尚有本金7881.67万元、利息15.27万元逾期,要求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为防范风险,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新野纺织已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司法机关已冻结河南华晶实际控制人持有的河南钻石等财产1.85亿股。
“大股东的流动性有问题。虽然和上市公司关系不大,但是上市公司也积极协助,做了很多努力。”玉钻石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大股东质押股份比例高,导致持股冻结。因此,公司前期做了大量与相关质权人的协调工作,以暂缓质押股份的处置。同时,上市公司也积极与河南省当地证监局、银监局、金融办沟通,积极寻求帮助,请求政府机构参与解除公司大股东的流动性危机。
“河南省金融办等部门对省内企业的摸底非常积极。证监局要每周更新辖区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情况,了解上市公司的需求和困难,及时统计数据,寻找解决办法。”上述人士表示,河南省政府已经组织召开会议,要求省内几家国有平台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降低金融风险、维护河南金融市场稳定的行动。
企业主动求助,政府积极介入。玉钻石及其控股股东终于迎来了国资平台的流动性支持。
9月5日,河南钻石发布公告称,河南华晶与河南农投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金控”)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以每股4.598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河南华晶1.01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842%,总价4.67亿元。
转让完成后,除控股股东河南华晶外,农投金控将成为河南钻石第一大流通股东。公告还称,农投金控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或减持其持有的河南钻石股权的可能性。本次股权协议转让前,玉钻石还宣布与农投金控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两年,根据河南钻石的发展需要,农投金控将为其提供不低于30亿元的流动资金。
农投金控是河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发”)的核心子公司,隶属于河南省财政厅,主要从事投融资、资产管理、产业基金运营、供应链金融等业务。
“除了引入国有战略投资者,大股东也及时变现了部分固定资产,积极补仓。否则,股价可能会跌得更厉害。”上述人士表示,面对大股东的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也通过增加抵押物、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等方式积极协助化解危机。比如公司大股东和新野纺织十几年来一直互相保护,双方在暂时的流动危机后积极沟通,大股东也增加了担保措施。
同时,河南省金融办和河南省证监局出面协调,使上述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10月8日,新野纺织发布公告称,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在河南华晶提供全额反担保措施的情况下,公司为其在互保期内的持续银行授信提供担保,帮助其渡过暂时的困难。近日,公司已对河南华晶持有的股权、土地、房产等资产及法定代表人夫妻个人财产、郑州高新企业加速器发展有限公司资产共计2亿余元实施资产反担保措施,并同意河南华晶在互保期间以其他方式替代公司提供的担保。
积极对接政府资源
积极向国资平台求助的河南公司,不仅仅是钻石公司。据河南某资本市场人士介绍,目前仅河南农发行就有十余家河南上市企业或母集团参与资本援助、参股、合作。
“今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较高,股价大幅下跌。我们主动联系信阳地方政府旗下的国资平台信阳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阳华信投资’),寻求支持,提振市场信心。”华英农业董秘杜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9月12日,华英农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信阳华信投资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此外,近年来在全国多地遍地开花的省级AMC也成为上市公司积极合作的对象。
“在解决公司流动性问题方面,上市公司层面还没有大的举措,但集团层面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积极引入国有股东河南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资产’)增加流动性。”森源电气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9月4日,森源电气公告称,公司与河南资产签署框架协议,为公司提供投资、投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管理咨询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合作总规模不超过30亿元。此前,7月5日,河南另一家上市公司辅仁药业也与河南资产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目前公司大股东质押率较低,经营正常,流动性较为充裕。7月份与河南资产签订的协议主要约定了金融服务。此后签订了一些实质性的合作,河南资产为公司提供了一些金融债务融资服务。”辅仁药业董秘张海杰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原资产”)和河南资产两家河南省级AMC公司与省内多家上市公司合作,并提供了一定的战略支持。目前辅仁药业与河南资产的合作已经获得资助。
除了河南,其他省区的上市公司也在想尽办法,通过上市公司协会等单位,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前来救助,并积极与政府平台对接。
发起朋友圈
金融危机中的上市公司是“向外求助”和“向自己求助”两个方向。
在深圳市政府赶去救助之前,上市公司寻求外力救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主动寻求国资救助。就湖南而言,有金桂银行牵头中信入主,加加食品被东方资产救助,永清环保与浏阳市政府商谈股权转让等案例。
一位董事长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求助国资考验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关系,公司往往要付出失去公司控制权、改变经营策略等显性和隐性成本。“不过,在生死关头,哪里会有这么大的压力?有人救,是福。”
上市公司找钱的另一个方向是“朋友圈”。
韦陀信息三季报显示,爱尔眼科董事长邦辰三季度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829万股,持股比例为0.75%。据了解,邦辰通过大宗交易接手了韦陀信息实控人李馨雨的减持股份,从而进入前十大股东。
李馨雨和邦辰都是长沙人。巧合的是,他们在同一年的同一天出生。李馨雨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两人私交甚笃,相互认识,但邦辰此次入股更重要的方面是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当被问及为什么邦辰会成为韦陀信息的股东时,邦辰的回答更加简单明了。三个字,“他是朋友”。
但是在大面积的公司质押危机下,想找到有实力有交情的朋友并不容易。
“自己找”更多的是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经营策略上找办法。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上市公司普遍的做法是收缩防线,专注主业。例如,加加食品董事长杨震对证券时报·E记者表示,将精简公司产品线,专注于公司此前成功的“大单品”战略。
某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将立即启动战略梳理和业务聚焦,精简人员,将优势资源集中在主航道和战略机遇上,建立和扩大优势;对于一些不赚钱的非战略性业务,要放弃,保证整个组织轻装上阵,有生命力。
董事长说,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明年的经济环境可能更严峻。未来两年,从行业到企业,都将面临生存压力。“此时此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一个小细节,反映了这位企业家的紧迫感。为了筹集资金,一位董事长将他的别墅挂牌出售。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管。“现在房市有价无市,变现不容易。”
相比被动防御,主动“拆雷”更有前瞻性,也更有利。
例如,李馨雨再次掌管韦陀信息公司时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商誉的减值。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亏损10亿至13亿元。亏损这么大的原因是商誉减值。
公司称,主要是由于公司部分全资子公司预计年度利润水平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预计报告期末公司需要对并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李馨雨表示,上市公司大额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是着眼于释放风险,以便未来轻装上阵。同时,就韦陀信息而言,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基本面仍较为稳定,战略推进态势良好。如果排除计提因素,全年利润仍可能超过去年。
市场对韦陀信息的雷破实践表示理解。10月29日,商誉减值预案公布的次日,韦陀信息在大盘下跌的同时逆势上涨。(赵力真邢云德江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拆股上市,求助于外+求诸于己 上市公司纷纷出招拆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38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