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通讯员
4月14日,记者从郑州农商银行获悉,截至2022年3月末,郑州农商银行总资产1104亿元,贷款543亿元,存款894亿元,向12560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1亿元。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郑州农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加快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对“三农”和实体经济的服务,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更深入。
郑州农商银行自2019年成立以来,认真落实省联社“党建+金融”工作模式要求,结合共建单位需求,找准双方合力,融合政府管理服务、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需求,带领全行党支部进一步围绕中心、凝聚力量,着力与村组、办事处、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目前已与全市14个乡镇(办事处)党委、313个村党支部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持续开展“整村推进、批量授信”工作,积极送金融知识和“惠民贷”产品到社区村、田间地头,满足传统农户融资需求。一季度发放“惠民贷款”8154户,总金额89829万元。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建设运营9家金融便利店,着力解决金融支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强化责任,支持实体更强大。
郑州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致力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引导金融的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3月下旬,郑州农商行积极响应省联社关于为省属国企提供金融服务、加快国企改革发展的工作安排,及时制定专项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顺利完成4家省属国企共计54亿元信贷资金发放。
积极落实灾后复工生产、减费让利的政策要求,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使用省联社5款贷款展期产品等方式,帮助受灾居民、商户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季度发放专项贷款37笔,共计47456万元,其中严敬返乡就业贷款19笔,金额22821万元。
坚守源头,践行普惠更广泛。
郑州农商银行聚焦“薄弱环节”,培育“三农”沃土,建立并不断完善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
在服务零售客户方面,我们继续增加个人贷款。一季度发放个人贷款17435笔,贷款金额400118万元。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积极参与“河南省银企对接线上常态化”直播活动,印制小微企业贷款卡,努力拓展小微企业服务准入渠道。截至3月末,1184户单户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已放贷16.035亿元,较年初增长13.53%。引进担保公司,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作为郑州“郑可贷”业务合作银行,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9758万元。
服务民生的创新举措更有温度。
郑州农商银行将把“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立足客户实际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坚持科技赋能和业务创新,着力解决小额贷款流程长、手续多、放款慢的问题,推动推出“绿城e贷”,实现系统自动审批贷款,使客户在线申请、用贷还款,开发“绿城快贷”产品,实现客户在线申请、信贷人员线下服务,全程无需纸质数据传输。截至3月末,“绿城E贷”户数2144户,贷款余额24865万元,“绿城快贷”户数9505户,贷款余额138518万元。
扩大金融便民服务半径,丰富网点服务功能,积极打造社保、医保业务“15分钟服务圈”。目前已建成17个银行一体化网点和30个社保卡发卡网点。第一季度,超过15000名客户通过家附近的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排队办理142项社保服务。
打造特殊人群服务“绿色通道”,根据当前疫情防控需求,建立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绿色通道上门服务机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速反应。一季度,该行启动上门服务流程56次。
未来,郑州农商银行将以支农惠农的情怀、脚踏实地的作风、创新发展的精神,继续践行地方金融企业的责任,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崛起贡献更多的农商行力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银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我为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34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