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上市近四年后,360多家主体打响了信用科技平台在香港第二次上市的“第一枪”。
11月14日,360主体在港交所披露了第二次上市听证会后的数据集,正式启动第二次赴港上市的进程。据介绍,360标的上市的保荐人为花旗和CICC,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加R&D投资,扩大获客规模。随着听证会后数据集的发布,360主体近年来的营收、不良率等数据也随之发布。
2022年上半年增加收入不会增加利润。
“我们是2016年成立的中诚信科技平台。我们的服务包括在贷款生命周期内协助金融机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包括获取借款人、初步信用评估、资金匹配和贷后服务,以360 IOU应用为主要用户界面。”在听证会后的数据集中,360名受试者这样介绍自己。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继2021年3月业绩发布会上提到准备赴港上市后,360多家主体在二次上市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听证会后,数据收集还披露了360多名受试者近年来的经营数据。根据听证会后设置的数据,360名受试者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的净收入分别为92亿元、136亿元和166亿元。2022年上半年,360主体净收入为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6亿元增长11.9%。
(来源:HKEx)
根据360主体当天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360主体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41.44亿元。由此计算,360主体2022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合计约为127亿元。
虽然净收入持续增长,但360主体在2022年上半年也遇到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360主体分别产生净利润25亿元、35亿元和58亿元。2021年上半年,360主体净利润接近29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1亿元,同比下滑超过27%。2022年第三季度,360主体净收入9.88亿元,前三季度净收入合计约31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360主体已为2560万借款人安排贷款共计约11275亿元。同期,360主体累计获批授信额度用户数达4130万。截至2022年6月30日,360科目贷款余额为1505亿元。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表示,2022年上半年360主体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增长。一方面说明互联网信贷业务的流量红利在长期发展后已经见顶;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业务中个人信息保护的不断加强,这类机构的合规成本有所上升。
不良率上升。
从子业务来看,360主体主要为客户提供信用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其中,信用驱动服务主要包括贷款助贷业务,大部分由合作金融机构出资,部分由信托与资产支持证券(ABS)或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小额贷款”)出资;平台服务就是为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匹配贷款。
近年来,360主体通过平台服务促成的贷款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上半年达到总匹配贷款的54.8%。在信用驱动服务部分,360主体也提到,公司为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或者通过信托、福州小贷等方式发放贷款,公司需要承担这部分业务的信用风险。
福州小贷是360主体持有的网络小贷牌照。2021年1月,福州小贷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达到《小额网贷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全国小额网贷展业的注册资本要求。
(来源:HKEx)
听证会后设置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360主体通过福州小贷发放的贷款余额为1.58亿元,此后两年分别飙升至12.87亿元和28.73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福州市小额贷款余额达53.48亿元。
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360主体的不良率也在增加。听证后的数据集显示,360主体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30天+逾期率分别为2.8%、2.5%、3.2%、4.4%,同期90天+逾期率分别为1.3%、1.5%、1.5%、2.6%。同时,该平台经纪的所有贷款的核销率分别为3.7%、5.3%、4.8%和6.5%。
(来源:HKEx)
11月14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查询了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不良率上升的具体原因,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然而,360受试者在听证会后的数据集中提到,2019-2021年期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平台服务快速扩张后总收入的增加,抵消了部分成本。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营销相关费用增加。此外,在不良率方面,有360例归因于疫情反弹,导致宏观经济环境困难,削弱了借款人按时还款的能力。
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指出,2022年上半年,信贷服务领域面临疫情和宏观经济困难、利率下降、资产质量下降、业务合规等诸多挑战。各信贷科技服务公司应对策略不一,也对相关机构的展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业务质量,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降低业务风险。
信贷服务面临不确定性。
随着营收和不良率数据的披露,仍有360个部门的整改进度。2021年4月,包括360主体在内的12家主要金融科技平台被央行等监管部门约谈,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国内运营和合规实践。
360名受试者在听证会后解释了数据集中的整改进度。360主题指出,公司一直在根据监管部门提供的指导意见进行整改和调整,以应对会议期间讨论的问题和我们自查的结果。截至最后实际日期,360部门已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指导,根据自查结果基本完成了大部分整改措施。监管部门对我们的整改措施进行了整体审核。目前,360主体已根据监管机构提供的指导意见,从自查整改阶段转为常态化监管阶段。
针对公司合规整改主要集中在哪里,后期继续做好合规建设有哪些安排等问题,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了解了360主体的相关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需要注意的是,过渡到常态监管阶段并不意味着信贷服务业务的放松。在听证后360主体数据集近百页的风险提示中,对信贷行业展业前景、资产质量可能恶化、助贷业务、小额贷款等法律和管理措施的不确定性、贷款定价利率合规性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贷款机构面临着来自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需要提前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苏说。苏指出,金融行业的监管是动态的,相关机构要根据监管要求及时做出合规调整,因此公司的业务发展也面临不确定性。例如,银监会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到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科技服务的机构,突出强调了银监部门可以对此类信息科技机构采取处罚措施,预计将对借贷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余百成还提到,由于近年来网贷行业监管趋严,助贷公司的业务合规性一直是相关机构展业的风险。
北京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慧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进一步分析,信用科技平台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层面的合规,即在金融监管框架内对展业的要求,不触及灰色地带;二是在合规业务范围内,控制自身业务风险,在创新拓展业务的同时控制自身资产质量,避免风险积累。
为剩下的中概股提供路径指引。
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以二次上市的形式登陆港交所,360学科在金融科技领域也并非首创。然而,在直接从事信贷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中,360多家主体位居前列。
余百成指出,这种“双重大上市”方式是在保持原上市地上市地位的同时,申请在港交所重大上市,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与第二次上市相比,其门槛和合规成本更高。这种方式在规避中概股相关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摆脱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低估值。
“就360主体而言,赴港上市将摆脱中概股退市风险,保持持续上市地位,形成稳定的估值预期,获得新的资本补充。”余百成表示,如果360主体成功登陆香港,将对其他很多在美股上市的信贷科技公司形成明显的路径指引。
北京商报记者廖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360数科回应香港上市计划,360数科或赴港上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5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