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4月1日,央行条码支付新规正式实施,专家表示可有效防范条码被篡改等巨额损失风险。
下个月,央行条码支付新规将正式实施。新的条形码支付规则是什么?简单来说,和消费者最相关的就是用微信和支付宝扫描商家贴的静态条码,每日限额500元。如果要超过这个额度,可以选择让商家扫描消费者手机上显示的动态条码。这几天也在争论新规中静态条码限额500元够不够。静态条码和动态条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设置上述限制?央行新规对我们的日常支付和商户有什么影响?
有些商家配备了扫码机。
北京女孩文丽从不随身携带现金,因为移动支付可以满足她一整天的各种需求。“除了上下班用卡,点外卖、逛淘宝、喝下午茶,甚至下班后去附近玩娃娃机都可以用手机支付。”但她觉得500块钱一天都花不完,央行条码支付新规对她影响不大。
昨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崇文门几家小店发现,一些贴静态条码的商家已经配备了扫码机。专家表示,静态扫码限额可以有效防范条码交换、木马病毒等巨额损失风险,一般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但是对于一些小商家来说,还是需要升级扫码设备的。
一般来说,条码不仅仅指一个条形码,还包括常见的二维码。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支付页面,可以同时看到这两个码。静态条码长期有效,一般被商家贴在柜台等地方,而动态条码一般显示在手机等电子屏幕上,动态变化。
去年,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并发布了相应的技术规范,于2018年4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条码支付标准化时代的到来。
《规范》的重点之一是按照风险防范能力分类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管理。“简单来说,用户的风险防范水平越高,每天可以交易的金额就越高。”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高级合规总监唐玲写道。
条码容易复制,导致诈骗。
2017年3月,央视报道称,浙江省宁波市的自行车共享中出现了一个“恶意”二维码。用户扫码后,单车共享无法解锁,转到私人微信支付页面,部分用户上当受骗。此外,2017年7月,重庆当地媒体报道,有商家反映二维码被更换,随后警方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得知他们通过篡改20多家商户的二维码获利万余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表示,与传统银行卡不同,条码支付的条码具有视觉特征,容易被复制、筛选、传输和打印,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很多不法分子针对条码保护弱、使用环境可控性差的特点实施诈骗。比如改变静态条码,利用伪造的条码进行诈骗,在条码中植入木马病毒程序,导致客户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挪用。
根据央行新规,条码支付交易验证可使用三类要素:一是只有用户知道的要素,如静态密码;一类是仅由用户持有的、不可复制、不可重复使用的特有要素,如通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通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安全验证码等。另一种是用户自身的生物特征要素(比如指纹)。
由此,风险防范能力分为四类:达到A级的,即使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种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自主约定一天的累计限额。也就是说,顾客可以自己决定每天的消费限额。
最低级是D级,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小商户贴在柜台上的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
中间B级,若交易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效要素验证,不包括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单个客户每日交易限额为5000元。C类采用两类以下因子验证交易,交易限额为1000元。
■三题扫码限制
500元额度够吗?
“与银行卡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条码支付在交易安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人民银行坚持条码支付小额、便捷的定位,对条码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行分级。”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此前的记者提问中表示。“小额便捷”是关键词之一。
新规发布当天有媒体调查称,超过60%的网友认为500元内的额度不能满足需求。但据新京报记者小范围调查,500元如果不用于家电等大额支出,基本可以满足身边同事的日常开销。
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早餐10元,中晚餐30元左右,即使都是扫码支付,500元内的静态条码限额满足日常生活绰绰有余。
“我们说的静态码是贴在收银台上的一个二维码。这还不够。其实还有一个衡量标准。商家可以主动扫客,也可以选择银行卡支付或者现金。”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对新京报记者解释道。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7年移动用户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43.0%的用户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29.5%的用户支付金额在100-500元之间。14.8%的用户支付单笔500-1000元;12.6%的用户付费超过1000元。也就是说,72.5%的用户没有被限制。
薛洪言认为,从场景来看,500元钱的限额应该是经过准确计算后设定的,即根据历史交易情况,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线下扫码支付的需求,所以不会对大部分用户产生太大影响。
额度对相关机构有什么影响?
“这个规定主要是指导性的,实际上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薛洪言表示,新规对静态码和动态码的占比会有一定影响,但对包括银行在内的支付巨头的交易量影响不会特别大。
薛洪言认为,支付巨头一方面会进行一些符合监管要求的相应系统改革,另一方面会推动线下小商家部署一些扫码工具。
一位支付行业从业者对新京报记者指出,对于普通小商家的客户来说,500元的额度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也有一些细分市场,比如批发市场的客户,“买一箱货是不够的。”
“所以要改变顾客习惯,让消费者出示支付码,商家扫描消费者收钱。”上述人士表示,虽然商家可以用手机扫描,但为了方便会配备硬件。不过,他也指出,这取决于不同的企业战略与扫码硬件。比如有的企业会送,有的会搭售,有的企业会采取“先交保证金,过一段时间再还”的策略。
在经营规范方面,新规还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市场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市场主体的商业信誉,不得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排挤竞争对手,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支付龙头如何应对新规?
对于央行的新规,腾讯和支付宝都表示正在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的可行性。
其实这两大巨头在条码支付市场还是有很多推广力度的。根据支付宝公告,2018年2月10日起,提现免费服务升级。对于符合条件的用户,归集的资金可享受提现免费服务;腾讯此前也表示,在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活动期间,使用微信支付“官方制作收货码”将获得免费提现额度。
这背后是移动支付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根据央行此前的报告,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数量达到375.52亿笔,金额为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
郭进证券的报告显示,2017年,线上场景的移动支付渗透率已经达到85%左右,基本饱和,而线下市场相对空 white,成为近年来各大支付应用的主战场。“线下市场交易规模巨大,是线上市场的4倍左右。它将是未来支付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也将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巨头的必争之地。”报道称。(新京报记者朱迪实习生李孝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静态扫码支付每日限额500元 你够用吗,静态扫码支付每日限额500元 你够用吗安全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4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