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脱贫攻坚见闻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脱贫攻坚见闻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作为仪陇县马安镇今年唯一脱贫的村,西岩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产业扶持、多方联动、多投入、多受益”的“四多”产业扶贫模式,为马安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有益经验。昨日,记者前往危岩村采访,感受当地干部群众在扶贫路上掀起的发展热潮。

危岩如今变得光滑,贫困山村变了样。

作为仪陇县的一个偏僻村落,危岩村就像一个木桶,四周都是陡峭的岩石,因此得名危岩。以前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清澈多雨。现在村里到组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上山摸鼻子,下山摸屁股”的尴尬场景已经成为历史。

根据村里情况和市场情况,村里确定了“食用菌为长,有机蔬菜为短”的产业发展路径。驻村第一书记刘小丹正忙着帮村里的贫困户申请“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的小额信贷扶贫。村里很多人种蘑菇脱贫致富。

村里规划的80亩工业园已经建成,48户贫困村民全部入园发展。“我们去年10月1日破土动工,采用国内先进的立体蘑菇种植技术,大棚内恒温恒湿,一年四季都能出蘑菇。50万袋菇袋投产,已生产20多万公斤。”刘小丹如数家珍地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过程。

59岁的张首芳正在蘑菇大棚里忙碌。他是当地的贫困户,现在却成了种蘑菇最积极的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袋蘑菇的成本是2.6元,可以产出0.75斤蘑菇。按每公斤8元计算,一个菌袋的收入在6元左右。除去成本,一个菌袋的净收入是3元。一个大棚一次性种植10000个菌袋,一季可收入3万元,四季纯收入12万元。

在刘小丹的帮助下,张首芳借钱建了两个大棚,并于去年11月开始收集蘑菇出售,目前已赚了10多万元。有了钱,张首芳一家盖起了125平方米的新房,现在张首芳一家五口也搬进了新房。

"目前,食用菌销售额已达200多万元."刘小丹告诉记者,村上还开始建设40亩菜园,6个贫困村民参与了蔬菜种植。建成了20多个家庭农场,种了36亩苦瓜。一亩苦瓜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

业主带动产业脱贫致富,氛围浓厚。

据马鞍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吴介绍,西岩村扶贫模式复制推广的关键在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主动对接市场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高度调动群众积极性。发达的产业既有市场,又受欢迎。

2015年8月初,市农牧局帮扶组进驻危岩村。在这个小小的客家村落,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村民比例接近40%。通过前期调研和多方调查研究,帮扶小组成员与当地村民共同确定了危岩产业的发展方向,即食用菌种植、蛋鸭养殖、有机蔬菜种植三大特色产业,规划了“产、储、加工、销”上下游产业链。

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自己的产业,变“我要脱贫”为“我要脱贫”,危岩村组织贫困户到眉山等地考察。贫困户深感震惊,渴望发展产业。贫困户张华更是说干就干,搭个菇棚,焊个菇架,装个菇袋,经常忙到深夜。短短一个月,他种植食用菌,年收入达到10万元。

政府引导,群众优先,公司和业主参与到危岩村脱贫的大业中。引进宝丰公司发展食用菌种植。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和市场销售。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材料,统一制作菌袋,统一管理。老百姓自主生产食用菌,公司以每公斤7元的保底价格回购。引进南充农旺农业有限公司,群众种植公司定点蔬菜。公司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成熟后由公司回收;业主梅世忠流转土地1200多亩种植水果,徐玉林等3名贫困村民长期经营,每户每年实现经营收入1万元。同时,张等3名贫困村民利用学到的经验和技术,自主种植桃李,今年每户收入5000多元。

新的利益联结机制长效保障增收

西岩村一直坚持把保障群众收入作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农民合作社和股权量化,建立了“固定收益、利益共享、保障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实现了稳定、长期的增收脱贫。

吴告诉记者,危岩村积极探索产业收益分配模式,建立“三收三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长效脱贫。首先是营业收入。农民在公司的领导下发展产业,定期将自己的农产品卖给公司,获得经营收入。其次是劳动收入。通过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吸引群众就近就业,获得劳务收入。第三是租金收入。该村引进3家龙头企业流转土地1560亩,实现年租金收入7.49万元,全村户均增收300元。

在所有的收益中,定增份额特别有意思。在这个村,贫困户可以通过股权量化、产业流动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等方式,每年享受固定股份的收益。吴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财政支农资金通过股权量化投入众鑫食用菌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可获得30股,预计每年最低分红4000元。同时,对无劳动力、无资金、无技能的贫困群众,帮助其购买牲畜幼崽,贫困户委托大户饲养。每批幼仔放生后,可享受固定份额收益。对有劳动力、无资金、无技能的贫困群众,村里采取“业主出资金、出技术,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动力”的方式发展产业,收益按比例分成。村里还把贫困户的土地、资金等要素量化为股份,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并按股份分红。村民徐玉林在众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投资5万元,约定最低年分红7500元。今年市场形势好,每年分红1万元。徐玉林乐呵呵地说,现在土地流转了,入股了,打零工了,一年纯收入就两万多元。

据了解,西岩村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8000元;现有通村水泥路5.18km,运河3km,便民路5.6km,便道9.68km:有标准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已经安装了互联网连接。到年底,全村顺利脱贫。

2016年,马鞍镇168户551人应脱贫。目前,168户551人有安全的住房、安全的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没有辍学者和没有学习的学生。到今年年底,人均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即可脱贫。(南充日报记者易礼权实习生唐希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脱贫攻坚见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4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