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小王订婚不久就买了新房,但家里大部分积蓄已经用来买房了,装修资金紧缺。小王在网上搜了各种贷款理财产品,一直犹豫不决,没有最终决定选择哪一款。一天后,小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银行的贷款经理,询问是否需要贷款,并推荐了一款利率极低的理财产品。小王很感动,当即同意办理。对方说当天是最后一天,让小王加自己的微信,给小王发贷款指南。小王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发来银行卡签约信息。小王签了合同,说不签合同,贷款就不能及时到账。然后让小王在签约银行卡里预存5000元进行资格审查。因为发来的链接确实是某银行的logo和字样,小王没有多想,就按照对方的意愿授权并预存了现金。结果刚做完手术就发现卡里的钱被取走了。我联系了对方的微信,发现对方一直没有回复。小王发现自己被骗,当天就去了派出所。
案例启示:
本案中,骗子利用了小王急着用钱的心理,希望贷款利率低,容易轻信对方的软肋行骗,导致小王上当受骗。
金融消费者应注意:
1.不要随意点击网络、社交软件上各种贷款产品的广告,不要授权其获取社交账号、手机等个人信息。
2.正规贷款平台不会以解冻资金、手续费、跑银行或审核资质为由提前收取费用。如需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平台进行业务办理。
3.网贷有风险。不要轻易给对方转账。你要通过有贷款和办卡资质的正规银行申请贷款。只要涉及索要验证码、代扣代缴合同、提前转账,就要高度警惕。
来源:青岛晚报记者苏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建信人寿青岛分公司2023年“3.15”教育宣传周——贷款电话莫轻信 警惕“套路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1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