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海口5月15日讯海南农信社是地方政府银行,也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一本通”小额贷款模式,创新推出“一本通”循环贷款、“一本通”畅贷、惠农贷等信贷产品。还专门打造了一支由50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小额信贷技术人员队伍。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骑自行车挨家挨户向农民宣传发放小额贷款,被农民称为“自行车银行”,为海南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4390元增加到2013年的8343元。为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支农支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海南农信社形成了“鸡”(基层合作社)、“鹅”(小额信贷部)、“小鹰号”(营业部)发放农户贷款的喜人局面。
农民要富,农业要强。要谋求发展,必须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海口市三门坡镇荔枝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镇荔枝种植面积8.9万亩,农户2700余人。因为它的优良品质,它被出口到国外。荔枝产业作为该镇重要的农业项目,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虽然量少,但是作用很大。农民冯勤劳诚实。2009年,他只种了15亩荔枝,一心要扩大种植面积。奈尔的资金缺口非常大。海南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技术员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第一次为他办理了一笔3万元的贷款。因为他良好的还款记录和信用,不断提高贷款额度。荔枝果园扩大到3亩,年收入26万,买了车,盖了三层小洋楼。
此外,海南农信社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特别重要的金融支持对象,带动更多农民致富。2005年天元叶花卉合作社成立时,社员只有43人,荔枝园只有66亩。有时合作社的收入无法维持生计。合作社里的农民很勤劳,想多干点活,但是无能为力。缺乏资金和技能成为两个主要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合作社理事长云惠平从小额贷款工作人员的宣传中得知,可以申请合作社贷款,享受政府贴息政策。从那以后,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接手了很好的关系,不仅阳光贷款,农业、农村、农民的专家也来教技术。如今,天元叶花合作社发展到100多名成员,荔枝果园260多亩,年人均收入5万多元。截至目前,海南农信社已向三门坡地区荔枝种植户发放小额贷款1000余笔,金额3300余万元。
农信社作为支农的主力军,支持的远不止一个行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花香四溢。为满足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产业龙头更大的资金需求,海南农信社与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开发了“贷款惠农”担保基金项目,向海口3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放信用贷款360余万元。据统计,目前,该省已向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7800多万元,计划再发放贷款5230万元。(小宋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南惠农网,海南农信宣传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8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