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团自身优势出发,是近年来很多巨头企业的选择,比如阿里和JD.COM,万达和恒大。但在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万达、恒大等玩家逐渐收缩金融板块。携程金融仍然选择将其牌照扩展到张之路。近日,携程金融的合资虚拟银行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银行牌照,成为首批获得HKMA牌照的金融机构之一。十年来,携程的金融版图已经渗透到保险、理财、消费金融等领域。虽然金融版图越来越大,但手握流量和消费场景的携程能否继续当霸主,还有待市场检验。
赢得虚拟银行券
这一次携程金融的落脚点选在了香港,对于流量的转化提出了更多的虚空 rooms。近日,携程金融参股的合资虚拟银行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银行牌照,成为首批获得HKMA牌照的金融机构之一。
从股东构成来看,此次获得虚拟银行牌照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是由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PCCW(00008港元)有限公司、香港电讯信托及香港电讯有限公司、携程金融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数字零售银行。其中,渣打银行将持有合资公司65.1%的股权,PCCW、香港电讯和携程金融将分别持有10%、15%和9.9%的股权。
金融业务的布局是携程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拼图。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获得虚拟牌照的内地非银行机构来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牌照有一定含金量。进入香港市场将有助于这些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将触角伸向海外。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有很多工商企业从集团优势出发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成立蚂蚁金服、JD.COM集团成立京东金融、万达集团成立万达金融等。携程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旅行社平台,既有用户流量,又有消费场景,跨界金融也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金融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一些在金融行业大踏步前进的集团突然收缩战线。比如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万达金融集团,已经更名为万达投资集团,除了转让旗下的百年人寿,很多条线也在收缩。也正因为如此,携程金融牌照的逆势扩张,引起了更多的市场关注。
对此,携程相关负责人今日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虚拟银行业务是携程金融在数字化创新方面的最新尝试。“全球化一直是携程的重要发展战略,金融合作是加速融入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此次虚拟银行的合作是提升海外服务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
低调扩张领地
近年来,携程在金融牌照全覆盖上不遗余力。从各个金融业务板块的布局时间来看,保险是携程最先拓展的生态圈。2011年,携程保险代理公司成立。2013年,携程全资子公司参与设立众安在线,成为9家机构股东之一。
此后,携程先后成立了携程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参股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携程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不难发现,携程在过去十年大举进入金融行业,旨在寻求更多的盈利点。从消费金融到产业链金融,从C端到B端,携程的金融版图越来越大,但手握流量和消费场景的携程能否继续当霸主,还有待市场检验。
从现有资料来看,携程入股或参股的金融业务,让这个旅游行业的“一哥”喜忧参半。上海银行年报显示,携程持股37.5%的尚诚消费金融2018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043.19万元。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尚城消费金融亏损分别为1300万元和1600万元。
2018年5月,深交所通过携程金融30亿元货架ABS发行申请,6月发行首期。公开资料显示,该ABS的底层资产正在为其平台上的旅游分期产品“采花”。但是,拿花显然没有给携程带来更多的利润。根据《携程金融第一期乘花专项资产支持计划2号说明书》,截至去年上半年,携程旅游消费分期产品乘花业务的贷款余额不足5亿元,246亿元自有资金授信大部分尚未激活;同时半年营收1203万元,而净利润只有120万元。
对于上述数据,携程回应,“由于携程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具体数据的披露会受到一定的监管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以满足旅游客户和供应商的需求。”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杨认为,携程金融产品显然会以C端开发为主。携程日活过亿,流量还是很可观的。理财、保险、消费贷款都可以基于这个流量完全实现,尤其是消费贷款和保险将是他们的主要方向。B方向,携程的空房间不多,因为都是大型航空公司空公司和酒店,很难做供应链金融和小额贷款。携程金融要深挖消费分期场景和保险场景的创新,也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合卡”还是“放手”
虽然拥有广泛的金融牌照,但无法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一直是携程的“硬伤”。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持牌,实现监管全覆盖”。虽然携程礼品卡作为预付卡,在携程相关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成为携程“非法第三方支付”的指责来源。另一方面,新崛起的互联网流量新贵,小米、美团、滴滴、今日头条都有支付牌照。
针对支付牌照问题,携程方面透露,携程集团几年前就向央行提交了支付牌照,一直在等待审批。
但在强监管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突然收紧。2016年8月,央行明确宣布坚持“总量控制”原则,一段时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新设机构,取消长期未实质性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牌照。所以这两年,支付牌照的收购逐渐活跃起来。
在支付牌照这块短板上,携程金融是该“领牌照”还是“放手”?Sack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表示,“牌照化”对携程金融来说利大于弊,携程金融仍以金融业务为主,而非金融科技输出。从过去的发展来看,携程金融一直在努力获得牌照。目前拥有保险经纪、小贷、消费金融等牌照。,而且在自身的流量和场景方面也可以对会展行业比较熟悉。虽然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向金融科技领域延伸,但携程自身的金融业务布局还不成气候,不具备向外部体系输出金融科技的条件;其次,携程的同行对金融科技没有足够的需求。所以不如发挥特长,直接“输出技术”。
孙杨也认为,“携程的金融场景优势非常明显,还是要拿到牌照资质,利用好场景优势,让金融充分渗透到自己的生态场景中,打好场景金融。不能跟风,别人去金融科技,他们也去,对他们的发展不好,但是风控等必要的金融科技是非常值得发展的。”
本文源于今日北京商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携程金融是什么银行,假携程金融app":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5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