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枷锁逐渐松动,原本野蛮生长的小贷公司将迎来新一轮规模扩张?
尴尬的身份和融资难成为近年来小贷公司成长的最大瓶颈。然而,令业界欣喜的是,政策的暖风正在吹来。
消息称,国务院正在指派银监会起草新的小贷公司管理办法。此次修改后将出台正式的《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征求其他部委意见后上报国务院审批。预计最快在上半年发布。
据悉,新的监管理念焕然一新,从“管机构”到“守底线”。在划定业务经营“负面清单”底线的基础上,将以前制约小贷公司发展的“对外融资限制”“业务范围狭窄”等问题逐一解决。
业内人士呼吁,小贷公司将带血复活,未来围绕小额信贷成长的业务空将形成新一波金融机会。
解决融资困境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非银行贷款法人,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央行2013年公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新增贷款2268亿元。201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贷款余额1975亿元,当年新增贷款1202亿元。
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管理、配套机制、综合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做银行在税收、工商等很多方面享受不到和银行一样的待遇,尤其是融资难”一直是小贷公司成长的最大瓶颈。
小贷公司身份的法律界定还有待商榷。从产品类型来看,小贷公司经营贷款金融产品,本质上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其目前的身份不是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一般的公司制企业。一方面,小贷公司享受不到国家对金融机构支农的税收优惠政策,拿不到国家给予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资金。另一方面,其融资既不能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不能获得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导致显性和隐性融资成本较高,客观上增加了其经营负担。
由于身份的尴尬,资金紧张、融资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这种困境正面临改善。据《财经》报道,修订后的《小贷公司管理办法》将抹去诸多限制:旧版“只能向不超过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和“融资比例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0%”的规定将被取消;小贷公司的正规融资渠道拓宽了,小贷公司至少获得了其他几种新的融资便利。小贷公司作为一般工商企业,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和中奖票;此外,资产证券化业务原则全面放开;同时,对应于限制的放开,小贷公司未来可能接受评级监管,经营状况良好、风险控制健全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空。那些评级较低的人受到更多的约束。
据悉,此次修改采用“负面清单”的思路,即划出底线,其他商业规则由市场按照商业原则决定。
探索转型之路
上述政策红利的释放,可能会重构小贷公司的转型路径。
此前,很多小贷公司都把未来寄托在村镇银行身上。一方面可以打破“只贷不存”的制度设计,满足民营企业家的“银行家”情结。
早在2009年6月,银监会就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但到目前为止,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的数量仍为“0”。
转型村镇银行的苛刻条件让小贷公司望而却步。《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制为村镇银行,必须符合“单个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10%”和“第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
按照这个规定,村镇银行需要银行作为发起人,而转型意味着原股东在相关利益上做出了重大让步,这是小额贷款股东普遍无法接受的。
一些小贷公司积极求变,主动联合银行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向“金融中介”和“财务公司”转型。
上海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开始拓展一些中间业务收入,比如给商业银行介绍客户,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收取利息收入,小贷公司收取费用,商业银行也热衷于做这种批发业务。一些有强大股东背景的小贷公司转型为“财务公司”。例如,上海张江小贷公司还与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贷款计划,由张江小贷作为财务顾问负责具体管理和贷后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新的管理办法打破了该行业小贷经营的多重限制,进一步削弱了转型村镇银行的动力。从多个方向调整管理措施,支持小贷公司复制成功经验,将市场定位准确、经营业绩有保障、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机构做大做强。
点击原文:http://www.laohucaijing.com/news/9735.html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贷公司啥意思,小贷公司的未来出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99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