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思想家、诗人朱写的最著名的一句诗,或许就是“闲时能知东风,彩时常春”。这首名为《春日》的著名诗歌描述了泗水沿岸的景色。山东济宁泗水县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光明媚,朱文公游泗水,叹“一会儿无边景新”,写诗,写千古名句。
齐鲁大地,秋意盎然。虽然季节完全不同,但记者行走在泗水的山野之间,依然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这不是季节的自然景象,而是乡村振兴的无边景象,不是春天,而是比春天更好。
甜蜜的生意“日升”小产品卖高价
在圣水峪镇北东野村,记者登上山顶,只见山峦起伏,灰墙竹瓦的村落散落在低矮的山岗中。灰色的水泥路和蓝色的柏油路连接着村舍和田野。从窗口望出去,路边的景色不断变化,时而是一排排的果树,时而是连片的大棚。
90后马铃薯农民庞海波在他的红薯大棚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庞海波经营着一家专业的红薯种植合作社,主要从事育种,有近300亩种苗地,泗水县90%的脱毒红薯种苗都是这家合作社提供的。
“现在我种蟑螂,老百姓也会跟着种。”庞海波说,合作社提供脱毒苗给周边村民试种,收成好的时候才收费。这种信心来自于他对红薯种植技术的精通。县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庞海波多次参加,学习最新的脱毒苗培育技术。还认识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学会了“看家本领”。
庞海波的合作社不仅提供种苗,还帮助村民解决销路。“每到收获季节,我们能从周边村子收30万斤红薯,甘肃、北京的老板都在这里等着收购。”庞海波说。
泗水县位于太乙余一丘陵地区,县内三分之二是山区。湿润的沙地适合种植红薯,年种植面积15万亩。北洞野村支部书记庞说,村里有2600亩山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种植面积1000多亩。“泗水的红薯牌子有名,质量好,不用卖。本来种红薯是为了谋生。现在他们在做甜的生意,每亩收入1000多元。”庞对说: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介绍,依托国家红薯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科院等科技资源,泗水县建设了现代农业(红薯)产业园,组织省市专家进村指导,开办种植户培训班,“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带动了203个村、5万多户种植红薯。
红薯是不起眼的小产品,却被泗水人卖了个大价钱。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于发展红薯产业,以带动人们增收致富。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红薯种植户有400多户,带动就业8.6万人。泗水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红薯全产业链总产值为47亿元。
除了卖鲜红薯,泗水县的红薯加工企业发展很快。以全国农产品龙头企业泗水莫砺锋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30家相关企业跟进,开发出粉丝、糕点、酸辣粉等50多个品种的产品。面向市场,泗水县打造了电子商务产业园,构建了完整的县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给“小红薯”插上了翅膀。同时,这里的产品还销往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菜花梅”酸辣粉生产车间,酸辣粉、小宽粉等产品正在包装,原料是利丰公司生产的红薯粉。“平均每天卖3000多单酸辣粉,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万多单。”该品牌的创始人李超表示,她于2020年开始经营电子商务,现在拥有超过200万粉丝。
记者在李超的网店看到,红薯产品销量最高的品种已经卖出了10万多份。“泗水的地瓜质量好,做出来的粉条口感好,受消费者欢迎。”李超说,依靠红薯产品的优良品质,他的电子商务业务正在“与日俱增”,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一纵一横”探索新路小行业做大文章
泗水是一个山区县,受地形、工业、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发展步伐一度落后。然而,如今的泗水早已让人印象深刻。当地政府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以来,泗水县39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过50万元的村由25个扩大到82个;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居山东省前列,2020年增长5.9%,2021年增长11.7%,2022年增长8%。
真金白银从哪里来?泗水给出的答案是,调整发展思路,激活生产要素,重塑生产关系,紧紧牵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探索“纵向赋能”和“横向赋权”的路径,赋予山地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新的实践内涵。
“垂直赋”就是立足当地民情,发展特色种植,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我们村四面环山,绿化率78.6%,但平整耕地不多。”南中都村党支部书记姚洪元说,当地大力发展草莓、桃子、苹果等林果种植,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的发展模式。村里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开展田园采摘、鲜果配送等“时尚”业态。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3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村集体经济层面,泗水县形成了“支部主导+土地入股+全系统托管+农业保险+保底分红”五位一体的土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实现了“发展驱动、充满产业活力”,产业振兴态势良好。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6家,年总收入约66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得到扶持,壮大了自身实力,与农民形成了联系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提质。
利丰公司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贮藏、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年综合加工能力40万吨,带动甘薯种植面积60万亩,直接吸引人口3000余人,成为产业链完整、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甘薯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这家企业,当地整合农村牧区等资源,在周边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土豆音乐花园(红薯产业一体化示范园)项目正在实施,以延伸红薯产业链。
“横向赋能”就是利用文化旅游的势头,促进农村经济附加值向精神文化领域转移。
每到节假日,圣水峪镇中渡村的文创街就热闹非凡。道路两旁有咖啡馆等现代文化场所,也有扎染等传统手工作坊。路中间的“老虎咬瓜”品牌店挤满了游客,一只卡通老虎在怀里啃红薯,这是这家店的品牌标志。“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100万元。小红薯遇到文化,有意想不到的火花。”品牌创始人孔原表示,“老虎咬瓜”寓意“食肉动物也爱红薯”,用对比感打造品牌个性。
在品牌店里,“地瓜烧”白酒、地瓜粉丝、地瓜面、地瓜干果等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元到百余元不等。孔原认为,文化价值是“虎咬瓜”品牌创立两年多来最大的收获。可爱、可爱、健康、美味让优质农产品更具特色,文化风貌催化产业活力。
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发展“小人物”,做大事。
独具特色的嘉善音乐厅,文艺时尚的艺术粮仓,精致整洁的乡村民宿...在吉河街道夹山头村,记者看到新兴建筑和文化旅游设施在山野星罗棋布,当地的石板、青砖、鹅卵石等元素使这一区域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和谐共生。
“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人气越来越旺。”夹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岳说,“乡村振兴合伙人”田斌的团队来村里才三四年,贫穷的山村已经成为“网络名人”的出拳地。
泗水县是一个山区县,曾经是劳务输出大县。受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制约,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度丧失。泗水县委书记赵鑫说,乡村振兴如果离开人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2018年开始,泗水县启动“四郎回乡”项目,2019年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吸引了一大批热爱农村的人才,共同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
中加蓝海集团董事长侯就是回乡投资创办“尼山”田园综合项目的“四郎”中的一员。侯说,项目总投资约5.76亿元,盘活了村闲置、废弃的1000多亩土地,打造了现代科技农业、休闲娱乐等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今年4月,这里举办的新青年音乐节吸引了数万粉丝,为文化旅游产业“引流”赋能。
48岁的田斌是泗水县人,也是第一批“乡村振兴合伙人”。他在外面从事装修设计,积累了一些艺术创业的经验,重新认识了家乡的自然禀赋,决定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回老家做点事,在保护农村环境的同时发展二三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我从小就喜欢乡村生活,夹山头村的这座小山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田斌说。
泗水县形成了“政府扶持+平台孵化+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运行机制,明确了资本合作、技术入股、专业服务三类合伙模式。目前,该县已招募合伙人280人,孵化项目136个,带动就业7500多人,吸引投资7.1亿元。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以夹山头村和东中都村为核心的泗水县龙湾湖村振兴示范区初具规模。区内平等休闲谷艺术小镇、龙湾湖艺术小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孵化出山民住宿、知乎露营、文创大院、陶铸工坊等数十种业态,形成了“吃、住、行、购、娱、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这里不收租金,热爱乡村生活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精神家园。”合伙人徐睿告诉记者,她以前在泗水县工作,被艺术小镇的环境和创业热情所吸引。她在这里开了一家理想的乡村生活馆,把场地租了出去。游客逐渐增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走在东中都村的文创街上,一家名为“川商”的咖啡馆很受欢迎。33岁的村民陈艳南在酒吧前忙碌着。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她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各种咖啡。“在这里工作收入稳定,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离家近,带孩子也方便。”她说,家门口的艺术小镇,省去了她出门打工,远离家乡的麻烦。
泗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李清泉说,泗水县通过给予个人最高20万元、企业最高40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提供专项扶持政策和孵化平台,激发合伙人和创业者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截至今年7月底,该县已引导4800多人返乡创业,设立项目2700多个,形成了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新热潮。
种下了梧桐树,引来了凤凰。在东中都村,记者发现有一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紧挨着村党群服务中心。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陆兵说,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10组150余名师生先后来此开展实地调研、志愿服务、毕业设计等活动,深度参与产学校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记者、肖海川、张)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泗水乡村旅游景点大全,泗水美丽乡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9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