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供应链金融事件,供应链 金融

供应链金融事件,供应链 金融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本报记者石坚北京报道。

供应链金融还有一个大案例。

这一事件的主角是魏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勇控股”)。

官网信息显示,魏勇控股是一家年营收20亿元的综合性企业。其主要业务有两部分,一是为手机厂商提供供应链金融;二是参与“互联网加政务”的相关业务。然而,随着多项判决浮出水面,上述两项业务都卷入了诉讼。

裁判文书网显示,魏勇控股的子公司贵州航赣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赣通信”)开展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贷款资金来自银行,魏勇控股提供担保。但贷款资金并未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而是作为抵押物,通过关联公司之间涉嫌伪造合同、虚构应收账款等方式骗取多笔银行贷款,最终资金不翼而飞。就此,杭赣通信成为被告,而魏勇控股及本公司董事长应亦因对该担保承担连带责任而成为被告。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初步统计,仅航干通信一项涉及的骗贷金额就高达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魏勇控股旗下的浙江杭赣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杭赣”)也卷入了这场诉讼。裁判文书网披露的诉讼文件显示,浙江杭干参与了多个大数据设备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了海康威视、大华等公司的设备。但合同签了,设备也拿到了,但浙江杭干没有把采购款转给海康威视等公司,于是被告上了法庭。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不仅公司资金成谜,实际控制人应杨冰也于2018年12月被拘留。那么,公司目前运营情况如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魏勇控股发去采访函,对方表示,“目前公司业务正在调整,其他情况不方便透露。”

虚假供应链金融场景

从销售手机零部件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英杨冰用了5年时间。2009年,英杨冰成立航拍传媒。天眼查平台显示,目前航赣通信的股东为魏勇控股和英杨冰,分别持股51%和49%。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兴起,2014年应冰洋成立了魏勇控股,并围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立了杭州魏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勇数科”)等公司。魏勇数学系成立后,业务范围也增加了“供应链管理”业务。

然而,仅仅四年后,魏勇控股成立的真正目的开始浮出水面。

从2018年到2020年2月,裁判文书网已经公布了十几起关于魏勇控股借款纠纷的案件。其中,以子公司杭赣通信为第一被告的案件有8起,涉及借款金额2.2亿元。起诉的理由一模一样。杭赣通信涉嫌以关联公司为抵押,伪造合同、虚构应收账款,骗取银行贷款。同时,由于警方在审理过程中向法院发出了《告知书》,所以做出了立案侦查的决定。法院认为,杭赣通信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被立案侦查。杭赣通信作为主要债务人,其涉嫌骗取贷款的事实与本案中的财务借款事实相同。一审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涉嫌经济犯罪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裁定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已涉嫌刑事犯罪,依法移交警方调查。

围绕上述案例,从起诉内容中可以发现,航赣通信在为企业融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八笔贷款中没有真实的贸易场景;第二,应收账款不真实。在银行收取的应收账款质押、付款承诺等法律文书上加盖假章,称为“萝卜章”,从而骗取贷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供应链金融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公司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预付产品,银行向渠道商融资,向核心企业预付采购资金,也就是所谓的未来货权融资或先货后款融资。因为不需要小贷、保理等金融牌照,监管上有一定的空 white。

在子公司杭赣通信的虚假交易场景中,大股东魏勇控股扮演了担保的角色。根据裁决,杭锦通信是借款人,而魏勇控股和董事长应是贷款担保人。

除了为杭赣通信提供担保外,英杨冰还为与杭赣通信有相同业务的浙江魏勇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魏勇”)提供信用担保。业务发生在杭州,2019年贷款逾期。目前,涉事银行已对浙江魏勇提起诉讼。法院认为,“银行与英签订的《最高额不可撤销保函》对通信公司在《授信协议》项下欠银行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本院确认,应在担保范围内对该行未清偿债务承担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英杨冰此前是浙江永正的法定代表人,于2019年2月退出。

对于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贷款骗局,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因为国家重视,政策频出,有助于行业扩张。然而,随着供应链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贷款业务非常普遍。加上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供应链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骗贷违法犯罪活动处于高发状态。“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也是金融,涉及到金融,必然会涉及到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有严格的风控逻辑,但仍然有很多不法分子打着供应链金融的名义进行金融诈骗活动。”

陈向峰认为,供应链金融骗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在关联企业之间形成虚假的贸易关系并形成一系列交易合同和单据,进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种欺诈方式,从形式上看,确实存在交易,即交易和物流服务中存在不同的参与者或服务提供者,交易的单据和要素也是完备的。但本质上,所有的交易场景都是关联方编造的,并没有真正的实质性产业活动。“目前很多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调查仅限于交易合同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没有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货源、商品清单、储存、运输、验收、销售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核实,从而相互验证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这也为一些企业制造虚假贸易场景提供了机会。"

同时,通过本案相关当事人陈向峰认为,“自保自融是在出借人要求借款人以担保、质押监管为取得资金前提的情况下,虚构担保人或监管人提取资金的行为。通常的自保自融是指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关联人对借款企业进行担保,或者由同一人或关联人实际控制的物流仓库进行货物质押监管,回笼资金。”

资金的流向还有待解决

那么,航干通信骗取的贷款资金都用在哪里了?

警方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及贷款流向,魏勇控股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处于调整阶段,其他情况不便透露。”此外,记者多次致电航干通信,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除了骗取银行贷款,魏勇控股的另一项业务“互联网+政务”也存在问题。根据海康威视诉魏勇控股一案,2017年,海康威视与魏勇控股分别签订了泰州市公安局交警部门电子警察项目(三期)建设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约定魏勇控股向海康威视购买电子警察项目(三期)的工程服务,工程总价为3975767元。魏勇控股应在项目最终检验后。合同签订后,海康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项目场地建设,并于2018年2月1日通过验收。迄今为止,魏勇控股公司尚未支付任何款项。

记者梳理魏勇控股的金融布局后发现,2014年,除了布局供应链金融相关公司,魏勇控股还成立了杭州魏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勇资管”)和贵州奢交所(以下简称“贵州奢交所”),贵州奢交所已经注销。其中,资管于2018年12月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公司名单,裁判文书网2018年12月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资管曾向赵借款1000万元。起诉理由是被告执行董事、实际控制人应某某已被刑事拘留,被告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无力偿还逾期借款。天眼查平台显示,该案中提及的应某某为应杨冰。英杨冰被拘留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记者向魏勇控股发出采访函,但对方没有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干通信向银行贷款期间,魏勇控股和金扬兵兵进行了许多与金融有关的行动。2017年1月,魏勇资产管理投资诸暨印规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印规”),持股12.5%。对于该领域的投资,英杨冰早在2015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永永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向,投资了创新医疗投融资服务平台医疗路演,参与了多个医疗基金,成为医疗机构的孵化器。”然而,在这些言论之后,魏勇控股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投资行动,直到两年后成为诸暨印规的股东。公开资料显示,诸暨印规曾参与多个医疗项目的融资。同时,永正资管还于2017年4月成立了一只名为杭州玉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目前该基金仍在运作。

此外,2017年底,应杨冰以个人名义成立了杭州甘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明资管”),注册资本500万元。然而,该公司仅存在了四个月就被注销了。针对甘明资产管理公司为何只存在了4个月之类的问题,记者向魏勇控股发出了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尚未回复。此外,杨冰还于2015年成立了杭州五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处于注销状态。

记者注意到,英还在一家金融公司拥有股权或职位。其中,应杨冰持有贵阳高新区浙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在英德(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董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供应链金融事件,供应链 金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91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