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互联网现金贷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现金贷款的平台/机构有哪些

互联网现金贷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现金贷款的平台/机构有哪些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中金网2018年3月27日消息,小额现金贷平台以各种宣传噱头吸引了大量没有银行信用卡的中低收入者(享受低息贷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仍有部分互联网现金贷平台顶风作案,暴力催收、夸大宣传、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频发。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现金贷舆情大数据报告》显示,在12.5万条互联网现金贷负面舆情信息中,暴力催收、利率畸高、“砍头”问题突出,占总信息的近六成,仅半年时间就发现1000多万条违规催收。

半年时间,92万人遭遇非法采集。

近日,海淀法院网公布了一则案例通报。原告宋先生称,2017年底,他通过微众手机贷(二次付款审批快)软件“财小贷”借款1000元,约定借款期限为14天。债务到期的那一天,他没有按时偿还。平台在不联系他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对宋先生进行侮辱威胁,并非法获取通讯录对其亲友进行侮辱。宋先生及其亲友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外包给多家第三方催收公司,并收到大量威胁恐吓短信。

类似的投诉时有发生。记者在网络投诉平台“聚投诉”看到,近日公布的多宗消费者投诉均与恶意催收有关,涉及“杏仁钱包”、“急钱”、“贷钱”、“先花一亿”等现金贷平台。

“大部分贷款公司都有自己的催收团队,主要靠暴力、恐吓、骚扰来催收贷款。”据知情人透露,一旦借款人不按时还钱或还不起钱,借贷公司就开始骚扰借款人的家人或朋友,通过烧纸、送花、合成“照片”等“软暴力”手段催收。

报告显示,仅2017年6月至11月,网络采集负面舆情信息就超过1万条,非法采集频次超过1000万次,受害者达92万人。

这笔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000%

各种类型的现金贷广告一味强调便捷,却有很多人忽略了借贷的高成本。

浙江的陆先生在一家名为“费贷”的借贷平台借了12000元,客服告诉他需要每周还款,每周利息大概在17% ~ 25%左右。一周后,还款总额已达14210元,陆先生申请延期,延期还款的价格更贵,几乎达到原利率的1.2倍。不到两个月,陆先生要还款3万多元。

照此计算,陆先生的贷款年利率已经超过1000%,远超国家规定的36%上限。

“利息不够,其他费用凑在一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记者在“你我贷(注册领红包)”平台上看到,微贷项目除了年利率10%外,还额外收取合同金额8%的平台服务费、8%的贷后服务费和每月1.2%的贷后管理费,大大增加了借款成本。

“很多平台公司认为规定了贷款利率,但没有规定不能收手续费。他们把这个利息的名称改了,比如手续费、信息管理费,以规避法律风险。”《报告》指出,部分现金贷平台在向借款人放贷时采取“砍头利息”的做法,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先从贷款本金开始,导致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合同约定的金额严重不符。

应制定业务准入标准。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此前表示,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多达2693家。

基于现金贷的混乱增长,2017年底,一场监管风暴席卷全行业。先是停止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随后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规定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折算成年化形式,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或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不得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或滥用客户隐私信息。

在如此严格的监管下,为什么一些P2P和现金贷平台仍然超出监管红线,甚至顶风向学生发放贷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永健认为,新规后,现金贷平台没有及时转型,仍然是原来以量补质的经营思路,导致大量不合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也表示,由于现金贷利率高,利润明显,尽管有新规出台,但仍有现金贷平台可能因为行业利润太大而愿意铤而走险。

更多优质内容,关注中国黄金微信官方账号:cngold-com-cn(长按复制),或在app store下载中国黄金的APP。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要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业务准入标准。“消费者也要合理借贷,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还款能力选择借贷产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互联网现金贷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现金贷款的平台/机构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72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