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脱节的问题,慈溪创新推出产业链企业同舟共济、合作共享的“四同步”工作法,即对条例上的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实行“同步诊断、同步立案、同步防控、同步复工”。慈溪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成立专项服务班,为每个被监管企业绘制“扶持企业树形图”,梳理“需求清单”,打在挂图上,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加强镇街对接和跨区域协调,真正实现产业链“一个都不落下”。
疫情来袭时,慈溪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中小企业众多。如何更有力、更准确地实现“两手都要硬,两场战争都要打赢”,是摆在慈禧政府面前的考验。
慈溪块状经济发达,很多提前开工的大企业都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数量广,复工节奏不一致,没有配套的零部件和生产资料,大企业即使开工也没有产能。复工时更重要的是恢复生产。对于慈禧来说,打通全产业链,恢复生产是关键。慈溪推出产业链复工“四同步”工作法,对被监管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实行“同步诊断、同步立案、同步防控、同步复工”,实现全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
摸清家底,画出“扶持企业树形图”
日前,为公牛集团提供配套产品的慈溪10多家中小企业复工。慈溪詹静模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他们收到了公牛集团的许多订单。现在这批企业被公牛集团列为产业链配套企业,整体打包,并向主管部门备案确认。政府帮助产业链中小企业根据定制需求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上下游供应商同步启动,启动产业链。
“产业链企业同舟共济、合作共享的复工模式非常高效实用,增强了我们企业抗击疫情生产的信心和动力。”公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阮立平坦言,企业刚复工时,库存物资只能支撑三天左右。如果下游供应商不同步复工,很可能面临无法恢复生产的窘境。
公牛数码线材车间复工现场
对于慈溪来说,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复产的关键。慈溪优化企业复工方案,重点推动全产业链恢复,确保复工的大企业能够快速提升产能。慈溪出台《关于优先开展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复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与相关配套产业链中小企业一起复工的大企业要同时备案,主管部门要同时对复工和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同时实施防控, 并同时在产业链上复工,从而促进全市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听命令行动。观海卫镇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被监管企业领导小组成员全员联系走访制度。通过由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成立服务专班,帮助被监管企业同时对帮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将相关被监管企业纳入同一批复工对象,做到“一个被监管企业”对应“一个帮扶企业树形图”,梳理出“一张需求清单”,确保情况清晰明了。
位于观海卫镇的上市公司公牛集团,配套供应商100家;龙头企业汉电集团有96家配套企业,主要在慈溪,其中观海卫30多家,部分核心零部件在市外甚至省外。镇领导安排好两家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后,积累了200多家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链“一个不落”
摸清家底后,慈禧注重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链“一个不留”。市行业主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加强镇与镇之间的对接,帮助解决相关配套企业在镇辖区外遇到的困难问题。位于邻镇的宁波常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为观海卫镇的汉电集团生产了额外的冰箱配件。经镇里协调,从非优先担保企业调整为第一批复工企业。截至目前,已跨镇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
同时,为了使中小企业能够尽快复工,慈溪将这些企业开始备案的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园区等。同时,依托“云”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网上备案承诺,快速复工复产。
浙江昌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季度订单爆满,但上游配套企业短缺影响原料保障。企业负责人迫切希望上游厂家能尽快复工。慈溪周巷镇政府了解情况后,上门服务,并建议企业提交上游企业复工备案。镇政府帮助上游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完成了周巷舒航紧固件厂、周巷世森五金配件厂复工,为昌华公司复工复产提供了配套设施。
大企业和配套企业要收拾东西复工,防控并举。这样既能保证复工复产,又能促进慈溪经济平稳运行,更好地协调疫情防控。
在慈溪,每个公司都指定一名镇机关干部担任联络员,“一企一策”跟踪公司复工和防疫情况。特别是对于产业链关联企业跨企业接触风险点的排查,凡是不能当面处理的事项,一律不当面处理;原材料供应、产品运输、垃圾收集、设备维护等事宜。、难以避免个人接触且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场所,严格执行现场检管控制制度,确保相关从业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并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对已复工的企业,镇检查指导组采取日常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检查企业复工后生产计划和防治方案的落实情况;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坚决停产并要求整改,待整改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再复工。
大企业推动一条产业链,同时承担帮助中小企业实施疫情防控的责任,加强对配套企业日常防控措施的管理,实现防疫知识同步宣传、防疫物资同步调拨、防疫义务共同承诺。宁波富尔达智能科技做了防疫指南手册,分享给同行和配套生产企业。很多配套企业按照手册进行防疫,包括员工送餐制度,车间一天消毒三次等。,大大提高了小企业的防疫严谨性。
[数字阅读]
截至3月1日,慈溪已实现省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工企业28913家,其中企业1766家,复工率99.5%。一周以来,复电指数逐日上升,平均增速在10%左右。
高铁站出口欢迎贵州员工回慈济。
【浙江新闻+】
慈溪“三专”服务缓解就业难
2月21日18时44分,从贵州省返回的载有527名员工的G2334次高铁缓缓停靠在车站。这是慈溪首趟“复工列车”。这趟列车上的员工隶属于全市92家企业。慈禧从21日到23日连续三天组织“复工专列”到贵州,还包车去安徽、江西等地区接人。
慈溪是民营经济大市,中小民营企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农民工是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溪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原则,成立专班,委派专员,派出专车,提供“三特服务”,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用工难问题。
在慈溪,一个由人社部门牵头,整合经信、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力量,抽调60名精干人员组成的就业保障专项班正在忙碌。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精准摸底,借助交通系统社保参保系统、人员准入匹配等大数据分析手段,了解尚未复工的劳动力信息。专班还下沉到一线,现场收集企业用工需求,指导企业通过慈溪人才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布信息3000余条。
劳务输出大省是慈溪招聘的目标地区。慈溪以贵州、安徽、江西等地为重点,特别是长期合作的劳务合作基地,选派专人驻点,宣传招聘政策,加强与当地政府对接,解决交通通达等问题,确保员工能顺利来慈溪。慈溪还落实专人加强与市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沟通对接,鼓励服务机构挖掘市外劳动力资源,组团引进急需劳动力。
截至2月29日,慈溪已安排“点对点、一站式”专车446辆、专列19列,从贵州、河南、安徽、江西等劳动力密集型省份接回员工近2万人。
慈溪“七项政策”强化金融支持
疫情来袭时,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激增。为了扩大医用口罩等疫情防控材料的产能,位于宁波慈溪的何蓝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计划上马新项目,但资金告急。慈溪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开辟疫情快速防控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在解决250万元流动资金的基础上,又追加1000万元低息贷款,帮助企业尽快上马新项目。
慈溪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大多遇到了短期困难。如何加强金融支持,畅通金融供给渠道?慈溪制定出台了《关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支持中小企业共同渡过难关的十八条意见》,提供信贷支持、融资便利、风险保障等“七项政策”帮助企业。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暂时困难的企业不要盲目放贷、断贷、压贷或缓贷。慈溪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银行对2020年4月30日前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可以不还款续贷。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此次推出的七项政策之一。慈溪市各银行法人机构通过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慈溪农商银行通过落实免息、降息等贷款政策,全力支持辖内企业复工生产。无息贷款涉及9户小微企业,贷款552万元,新增贷款1780万元,共减少利息收入6.4万元。另与44家小微企业达成融资意向,授信9400万元,涉及无息贷款2900万元,预计共减少利息收入34万元。对宁波市、慈溪市参与疫情防控的应急物资生产重点企业,新的贷款利率按最近一年期LRP负100个基点执行。目前已支持6家小微企业增加优惠利率贷款2406万元,减少利息收入57万元。
慈溪还出台了增加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的政策,对因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经营困难,造成贷款逾期、不良的,给予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实际损失的1%。此外,出台降低企业保险成本政策,要求保险机构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综合建设保险、进口关税保证保险平均费率同比降低20%以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慈溪:产业链“四同步”复工工作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1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