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为什么手机现在很多借钱的平台,为什么那么多热门app抢着借钱给你呢

为什么手机现在很多借钱的平台,为什么那么多热门app抢着借钱给你呢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华社上海4月28日电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热门app抢着借钱给你?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友宗

开通贷款功能,送VIP会员;点击优惠券,你会跳转到信用贷款页面...很多人发现,各种热门app,从外卖到旅游,从视频到办公,功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可以借钱。

与传统贷款渠道相比,这种基于App的贷款往往号称“门槛低、审核简单、放款快”,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实际年化利率甚至超过20%。App争相借钱给你的背后,一方面容易出现客户信息的过度收集和滥用,另一方面也存在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过度借贷的风险。同时,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躲都躲不过”,满屏都能贷款。

近日,上海市民李华章在上网时,电脑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链接,上面写着“可以在WPS上贷款”,并标注了“最高可贷20万元,1000元利息低至20美分”等信息。“我第一反应是,WPS不就是办公软件吗?你为什么开始贷款?”李华章说。

带着疑惑,李华章点击“测试你能借多少”按钮,系统自动跳转到WPS用户专属页面,显示“1000元一天的借款费用低至20美分,分3、6、9、12期慢慢还”。此外,页面还宣称“门槛低,22岁即可申请;额度高,最高贷款20万元;放款快,最快3分钟到账”等信息。在被引导下载金山金融App后,App显示,通过输入手机号、验证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人脸识别等简单操作,李华章就可以借到27500元。

青岛市民穆莉莉在爱奇艺App上购买会员时也被推荐贷款。爱奇艺App的“特色推荐”页面显示,用户可以申请一款名为“潇雅贷”的贷款产品,平台标有“年化利率低至7.2%”、“借钱赠送30天VIP会员”等信息。

按照平台提示,穆莉莉在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并拍照上传身份证后,显示可以在平台上借款7万元。“感觉不可思议。我从没想过我能在视频软件上借这么多钱。”穆莉莉说。

记者测试发现,除了传统的支付、理财类app,手机中其他热门app,从外卖到旅游,从视频到办公,约80%都可以放贷或提供贷款服务入口,最高额度30万元。有网友表示:“只要用手机App,几乎都能看到相关贷款业务推荐,藏不住。”

花式“要钱”,背后有很多套路。

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各类App自营或推广的借贷服务,普遍标榜其贷款具有低门槛、低利率、放款快等特点,诱导用户注册使用,但在实际借贷中,却改头换面。

-快贷的代价就是要求大量的个人信息。记者发现,在提供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中,“极速放款”、“最快5分钟放款”等推广用语十分常见。某旅游App客服人员表示,最快审核只需要10到15分钟,钱就可以转到用户绑定的银行卡上。

快速放贷的背后是大量的个人信息请求。记者体验发现,大部分开通贷款服务或门户的app都需要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并且一直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类似的条款还包括“平台将收集您的通讯录/以及您的亲友和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在贷款逾期时,平台有权向合作单位披露您的违约信息(包括贷款逾期信息),以及您的亲友和联系人”。

网友“雨女”投诉称,在某App借钱逾期后,不仅自己每天要被短信轰炸,她的父母也频繁接到第三方催收公司的电话,对方还发来消息称会按照家庭住址发法院通知。“我没有失联,我会尽快还清债务。我希望他们停止骚扰我的家人。”该网友说。

-以“赠送礼品”、“赠送会员”等小恩小惠诱导用户借钱。某视频App声称,只要使用其贷款业务,就送一个月的视频VIP会员,借款达到一定额度,就额外赠送12个月的会员。另一个短视频App声称回答问题可以获得最高80元红包,但是这个红包只有在还款的时候才能使用。

“这种小恩小惠,跟当初银行送柴米油盐差不多。只是银行在拉存款,App在找你贷款。”武汉市民程恩昌感慨道。

某旅游App宣称可以“筹钱启动”,“最高借款20万”。“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角度,借钱去旅游,我觉得有点过分。”52岁的北京市民沈青说。

——看似一天几毛钱,其实年化利率超过了20%。2020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放贷风险的警示》,强调部分机构或网络平台片面强调日利率低、免息期、零利息分期等优惠条件。但所谓的“零利息”并不意味着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和“手续费”,这类产品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app仍然采用“1000元利息低至XX”等“障眼法”进行推广。比如金山金融App宣称“1000元利息低至20美分”,记者通过其贷款1000元约定12期还款。按照系统,每期要还100.46元,年化利率达到20.55%。

监管要跟上,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品质型消费转变,消费金融市场空巨大。除了传统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各家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发力消费金融。

“可以看出,这些提供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主要是针对年轻人的,因为年轻人收入有限,贷款意愿和需求相对较高。此外,由于贷款业务利润空间可观,引流也成为很多App流量变现的手段。”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说。

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以小贷公司为依托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他们一方面以联合贷款的形式获取客户和资产,另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借入外部资金。“小马拉大车”导致杠杆快速放大,系统性风险集聚。

从微观层面看,部分消费信贷产品偏离了消费属性,多头授信也较为普遍。一些信贷资金甚至非法流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对贷款用途和流向的有效监控成为“老大难”。

针对互联网平台的花式诱导贷款行为,相关监管措施已陆续出台或正在酝酿中。例如,2020年底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主要与作为资金提供方的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外包信用审核、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主要作为信息提供者与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故意向合作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不得引导借款人过度负债或多头借贷等。

黄认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树立理性消费观。另一方面,要倡导行业自律,引导相关平台践行责任信用理念,避免消费者过度负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为什么手机现在很多借钱的平台,为什么那么多热门app抢着借钱给你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4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