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贷款又称美容贷款、医美贷款,是一种支付美容或整容费用的消费贷款。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借贷行为。不过也有观众反映,有些美妆贷好像变了。有的人在贷款前承诺整容后有高薪工作。结果他们发现不仅工作没着落,还背上了高息贷款。有的借款人还是学生,贷完款后发现无力偿还。那么美容贷的利益链条上有哪些环节,他们是如何布下这个五颜六色的“美容陷阱”的呢?
用高薪工作诱骗女生整容
今年9月中旬,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美容贷款引发的诈骗案。几名社工打着网上介绍工作的幌子,承诺提供月薪5万元以上的工作。年轻女孩来应聘时,以工作需要为由要求应聘者改善形象,主动带领她们去整容。
急于找工作的年轻女孩被高薪工作吸引,同意整容,但往往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这些所谓的招聘人员会进一步动员应聘者申请医美贷款。高达近10万元的费用让娜娜犹豫了。此时,被告人许口头承诺所有整容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报销,诱导娜娜分期接受网上贷款进行医美。
最终,在许等人的帮助下,没有工作的娜娜从两个网贷平台借了8万元,直接打入了整容医院的账户。然后她通过支付宝花呗借了5000元,一共支付了8.5万元整容费用。让娜娜没想到的是,手术刚结束,许等人就开始回避见她。贷款操作前,他们说好的高薪职位,公司帮忙还款,根本没有兑现。多次交涉未果后,娜娜选择报警。警方查明后发现,这是一起利用假工作诱骗年轻女性贷款的诈骗案。娜娜的贷款被许等中介和医疗美容医院瓜分。
许等人每介绍一个人整容,就能拿到手术利润的70%。在北京市朝阳区刚刚判决的一起案件中,涉案诈骗金额达到近50万元。有些受骗者在被骗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还要面临整容失败的痛苦。
美容贷款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发生多起以招工为名诱骗女青年贷款的诈骗案件。除了刑事犯罪,美容贷款引发的消费纠纷也屡见不鲜。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者协会共受理美容美发投诉16459件,同比增长60%,位居消费投诉第五位,其中之一就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美容贷款。在某门户网站的投诉平台上,相关数据显示,医美美容的投诉中,20%以上是美容贷款。那么,美容贷款容易引起纠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贷款的时候,一定要借给对的人。他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偿还能力。美贷最重要的是把不合适的金融产品推给买不起的借款人,导致金融领域的信用扭曲。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年轻人是美容贷款的重点对象之一。那么,美贷是如何让这些还款能力不足的人一步步贷到高额贷款的呢?美容贷款都隐藏着怎样的套路?前不久,成都19岁的学生小王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走进一家美容院咨询。美容顾问建议小王考虑做眼袋,让眼袋看起来不那么憔悴,并告诉小王,她的鼻子有点脱落,可以用玻尿酸填充。
小王还是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但美容顾问建议她做眼袋去除手术,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憔悴”。这种明显夸张的说法还是让小王有点感动,但是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成本是很高的。两项费用加起来最多6万多元,对于小王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小王说她付不起那么多钱。美容顾问当即建议小王选择网贷分期付款,并表示12期完全没有利息。
据说贷款12期无利息,但输入信息时,美女顾问会把手机拿到自己手里填报告,贷款人很难掌握实际的期数和是否有利息。可以免息扫码贷款。这样的好事背后有什么风险?
美容顾问:填写她的个人信息,比如住在哪里,身边朋友的数量,亲戚的电话,避免她不还钱。
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成都的小王最终没有申请美容贷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小王一样理性。当消费者无意中走进美容院,很可能面临两个知识盲区的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首先,当事人缺乏专业的美容知识,很多缺乏金融知识。美贷结合了这两个缺乏知识的领域,里面可能有很多欺诈的内容。
“1元体验”陷阱竟然是贷款8800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卷入美容贷款纠纷的年轻人,很多还是在校学生。前不久,重庆黔江一名大学生在网上得知当地一家美容院正在进行1元钱的体验活动,于是通过某销售网站预订了体验活动。没想到,她一步一步掉进了美人贷的陷阱。
大学生小美:去了之后先说说经历,然后好不容易做了几个痘的套餐,分期8800。那时候他没跟我说什么兴趣,一点都没有。我还在迷茫的时候,她就拿走了我的手机,也没有告诉我利息什么的。
来回几次后,小美在这家祛痘美容院一共分期付款16000多元。等她还钱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分期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还不低。第一笔贷款8800元的利息让她震惊。
小美的贷款是几个不同的平台,然后分别还款。从她今年8月份的一条还款记录来看,215元的手续费竟然高达57元,所谓的手续费其实就是利息。本金158元,利息57元,利率达到36%。即每借1万元,年利息3600元。不仅是小美贷这个平台,记者发现,另一个App下推出的产品,在其产品说明中公开表示,贷款利率高达36%。这么高的利率合法吗?
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新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作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上限。目前这个利率是年化3.85%,所以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是年化15.4%。如果是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年化利率24%是金融贷款司法保护的上限。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贷款利率达到36%,肯定是违法的,非法收入,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像小美这种为大学生申请贷款的国家早就有明确的限制。2017年,银监会等五部门发布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在小美贷使用的这款App中,也明确写着“此项服务暂不对学生开放”。那么,像小美这样的学生是如何获得贷款的呢?
大学生小美:只有拍照和录视频的时候给了我手机,其他过程我没有参与。拍照录像的时候,我承认我不是学生。当时我很疑惑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对我没有影响,我当时就信了。
美容机构与中介机构串通作弊。
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准备充分的美容顾问的欺骗,往往会陷入美容贷款的陷阱。那么,贷款人如何审核贷款人的资质呢?记者在调查中进一步发现,这样的平台并不是真正的借贷机构,而是中介机构。
开放式建造栈道。一方面美容机构故意隐瞒美容贷款的高利率,另一方面美容机构与贷款中介平台合伙通过录制不真实视频逃避监管。一环扣一环,形成紧密的利益链,参与分享蛋糕,但很多用户负债累累。
从这些案例来看,美人贷背后可能并不美好,甚至还藏着作恶的人,做着作恶的事。一是一些不法分子和医美机构诱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申请贷款,很多消费者一头雾水就负债了;二是贷款利率、手续费等可能存在“变相高息”;第三是贷款人资质的审核,就像走过场一样。这些乱象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如何有效遏制美贷乱象,还需要各监管部门协同治理,共同维护消费者利益。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但是,涉及到整形美容和贷款,建议消费者要冷静,警惕美容贷款背后的各种套路。
制片人黄杰
主编:刘小轩
编一系列车丽
给Xi·明拍一张照片
规划于人山
负责编辑刘小萍的马如涛
编辑邢永跃
栏目编辑:秦虹文字编辑:李林蔚标题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曹丽媛
来源:作者:央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1元美容体验”套路有多深?大学生花1元钱袪痘,竟变出8800元贷款利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0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