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贵州,诗画开晒。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贵阳市城北支行聚焦县域农业产业发展,依托线上“弄玉快贷”产品包服务开阳县,深度分析区域内农户特点,引入新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村,助力开阳县农业产业发展。
山里的一棵树是金色的。
“目前,龙光村在册人口8000人,其中枇杷种植户600人,种植面积约2万亩。‘富硒枇杷’是我们开阳的名片。其果实大、薄、鲜、甜、滑,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开阳县龙光村村支书王鸿谟自豪地介绍着村里的枇杷产业。眼前的金树倾注了他和村民的心血,也凝聚了全村人的希望。
龙光村毗邻省内著名旅游景点南江大峡谷,以果蔬种植为主,采取“分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村发展。气候适宜。在农民齐鑫那里,“富硒枇杷”成了村里最大的种植产品。产量和销量都不是问题,最让王鸿谟头疼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枇杷幼苗移植到果实大约需要五年时间。这期间没有收入,必须继续投入维修资金。许多农民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打退堂鼓。”面对建行城北支行的客户经理,王鸿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很少,能自己贷款的利率很高。经过多次讨论,我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实际,建行贵阳城北支行与开阳县政府、贵州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建立“富农产业贷款”联动机制。配合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在“弄玉速贷(信息备案模式)”的带动下,对龙光村枇杷产业基地进行整体贷款准入和信贷审批,为“富硒枇杷”农户成功申请信贷资金192万元,为枇杷种植注入金融“肥料”。
森林下到处都是红色。
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7点,54岁的龚都会来到他承包的林地,细心照顾他的“宝宝”。
“戴着黑帽子,穿着白裙子和红鞋子才是我们正在谈论的。别看它们还是红红小小的,再过半个月,第一茬就要破伞而出了,非常好看。”望着林地上鼓鼓囊囊的红色菌蛋,龚的脸上满是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
为发展林下经济,贵阳市政府建立了以贵阳菜篮子集团公司为主导的“公司+农户”模式,在开阳县大力推广红竹荪种植。在政策支持下,龚承包了2200亩林地参与种植。交了地租,整顿了林地,买了菌种,雇了工人,龚被难住了。
基于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行桂阳城北支行立即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以“弄玉快贷”为重点,帮助推动开阳县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专项工作组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就乡村振兴进行了沟通,实地走访了种植基地和生产企业,并同步召开了项目推进调度会。“弄玉快贷”的产品优势使建行桂阳城北支行从众多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开阳县红托竹荪项目独家合作银行。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685.84万元,支持毛云乡等5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共16户农户种植红托竹荪。
“不用抵押,速度还是快。我们老农民的第一笔贷款会这么顺利!”拿着村委会提供的《贷款农户推荐表》,龚申请了30万元的“快贷”。从桂阳菜篮子集团公司购买菌种,雇佣了100多名村民后,龚开始了他在山林下种植红托竹荪的致富之路。
田野被新绿所覆盖。
在开阳县龙岗镇菜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刘承包的500亩田地绿意盎然,高粱、辣椒都已生根发芽,寸许高的绿苗散发着勃勃生机。
看着庄稼长势喜人,刘站在田埂上,松了一口气。半年前,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她没少操心。
几年前,村里引进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鼓励村民参与种植,刘从一名普通农民变成了菜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她对蔬菜种植颇有把握。合作社有专人指导种植技术,蔬菜可以直接供应给当地的物流园和农业投资公司,这给了刘很大的信心,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唯一的问题是钱。
因为行业比较特殊,而且日常的收支大部分都是现金支付,很难找到很好的证明自己经营状况的证据。刘曾试图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屡遭拒绝。
“家里亲戚让我去建行问问。第一次咨询真的没有适合我的贷款产品。没想到没几天就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新推出的‘弄玉快贷(信息备案模式)’应该管用,让我赶紧试试。”刘对说:
当时寒冬即将结束,正是准备春耕的关键季节。恰逢大旱之年,多种耐旱品种,扩大规模势在必行。在中国建设银行贵阳城北支行的客户经理指导她完成贷款申请后,刘在心里盘算着,如果能拿到贷款,正好赶上第一波春种。经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和录入,50万元的“快贷”资金终于到账,刘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得以实现。
新开垦的高粱地里,“弄玉快贷”滋润着沃土,高粱苗在微风细雨中悄悄溜走,茁壮成长。(剑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建设银行电商平台裕农快贷,建设裕农快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5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