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阿坝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以理县西山村、九寨沟县漳扎镇龙康村、黑水县杨蓉村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九寨沟、四姑娘山、黄龙景区等以酒店餐饮为代表的旅游相关项目建设,为全州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红原雅克音乐节、茂县瓦尔俄足节为代表的娱乐业促进了文化消费和文化贸易的增长...五年来,阿坝农村信用社支持了1000多项文化旅游及上下游产业。
金融扶贫惠民生,信用贷款促发展。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只是阿坝农村信用社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坝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为全州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动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富裕农民发展旅游农民吃“旅游饭”
“在资金特别紧张的时候,阿坝信用社第一时间给予信贷支持,优先推荐政策性贷款,帮助降低成本。”礼县通化乡西山村福运牧场负责人告诉笔者,信用社不仅支持牧场建设观赏体验区,还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支付结算等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
如今,西山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网络红牌地,脱贫致富“标杆村”。“浮云牧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落户西山村,信用社前后给我们贷款3500多万,支持全村发展。”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树军感激地说。
福运牧场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60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52人,西山村28户贫困户脱贫,人均收入3000元。2017年,该村退出贫困村。
西山村村民黄耀梅也从信用社的助农贷款中受益。2017年,阿坝农村信用联社为黄耀梅提供了5万元启动资金,帮助她在离浮云牧场500米处开了一家农家乐——“黄耀梅客栈”。共有10间客房,除了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外,还出售甜樱桃、青脆李子等当地农业特产。“以前年收入五六千元,现在年收入超过十万元。都是因为扶贫小额贷款,我才开起了农家乐。”黄耀梅高兴地说。
今年,黄耀梅准备扩大农家乐的规模,把家里的老房子修一修。周边的客栈也开始着手租地经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帐篷客栈。阿坝农村信用社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信贷人员走访西山村需要扩大规模、进行改革的农户,给他们出谋划策,提供信贷支持,帮助发展乡村旅游。
针对贷款难、利率高的问题,阿坝农村信用联社制定了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评级授信方案,提供5万元以下信用贷款,三年免抵押、免担保、免基准利率、免政府贴息,重点支持有发展需求、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生产经营活动。
在“政府搭建平台、市场主导、金融支持补充、风险导向”的阿坝金融扶贫模式下,阿坝农村信用社以产业为驱动力发展,通过“扶贫再贷款+产业+整村推进+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近年来,阿坝农村信用社平均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旅游业、观光农业、农家乐客栈发展,建立了创业、就业、民族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五大类54个金融支持基地。
高原绿洲的牧师唱“快乐的歌”
“当我们遇到洪灾、经营困难时,阿坝信用社利用‘惠生活’平台,开通了线上线下特色旅游产品交易。”若尔盖县西部牧场工作人员说。为应对灾害影响,阿坝农村信用社主动帮助牧民搭建平台,突破信息、物流、支付等瓶颈,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牧民产品销售渠道,利用“惠生活”平台实现销售额15万元。
如今,西部牧场年收入15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由10个增加到80个,辐射带动农牧民180人,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增强、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双赢之路。据悉,今年西部牧场将建设“花海”、“观星台”等项目。目前,阿坝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为其推广项目发放贷款4800万元。
近年来,阿坝农村信用社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建设重点,调整信贷策略,全力支持文化旅游、特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度假等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亿元,盈利约2000万元。
随着草原旅游越来越受游客欢迎,阿坝农信社加大了对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景区、红原峨眉塘花海、月亮湾、日干桥草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信贷员下沉服务,支持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以“农信社+政府+村委会+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如今家庭农家乐、畜牧节日益普及,带动了高原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牧民致富增收。
指尖技巧民族手工艺品出“富贵花”
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的升温,具有民族风情的工艺品成为我州旅游商品市场的“新宠”。
李兴秀是四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的传承人,阿坝羌绣协会会长,羌绣产业的领军人物。在她的带领下,羌绣受到游客的青睐。“羌绣的发展最应该感谢的是阿坝信用社,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提供了15万元的贷款,帮我度过了难关。”李兴秀感激地说。
2014年,阿坝农村信用社帮助贯休通过尚辉贷款以扶贫再贷款的利率购买机器设备,帮助其顺利起步。如今有固定绣娘15人,参与季节性生产的绣娘120人。刺绣品包括背包、羌族服饰、刺绣画、羌族工艺品等。,年平均加工生产绣品4.3万件,平均销售收入120万元。李兴秀的羌绣走上了正轨。
4月1日,九寨沟迎来震后第一批游客。县里的创业青年刘鹏宇终于又笑了。他以“湘巴文化”欢迎各界游客。
“2014年,针对抵押不足的情况,阿坝信用社创新担保模式,以原雕画‘香巴原画’作为质押担保,支持民族文化发展。2016年,‘香巴文化’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净利润100多万元,藏族传统文化‘香巴’篆刻开始流行。2017年,信用社通过降息、调整还款期限帮我度过了难关。”刘鹏宇说。
针对文化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和复工复产计划,阿坝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措施——重点支持“旅游+”发展,推出“战疫贷”特色产品,降低利率,开通信贷绿色通道,畅通网络金融服务。同时,充分考虑文化旅游行业的性质和特点,综合采取改变结息频率、续贷不还、借新还旧、重组等方式,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
下一步,阿坝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围绕“一州两区三家”和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战略目标,抓住我州旅游业发展机遇,以信贷支持藏羌文化、生态文化和“九大”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为抓手,将文创、美食、娱乐纳入“一揽子”金融服务,全力支持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从“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单纯的“输血”到完善的“造血”机制,金融扶贫走出了一条高效扶贫的新路子,阿坝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带领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来文:州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州扶贫开发局
编辑:匡思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贷款脱贫攻坚政策,扶贫小额贷款助力精准脱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5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