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东日报-掌上庆阳
庆阳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农业生产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2020年以来,该市围绕“南牛北羊、川菜平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四区四带”的特色产业布局,不断加快建设现代丝绸之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的步伐。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庆阳市充分发挥金融的造血功能,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完善传导机制为突破口,以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为载体,助推农业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模式
满足行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2021年7月27日,合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连家边村6户农户签订全省首批活畜禽抵押贷款合同,贷款金额92万元,贷款利率4.65%,贷款期限两年,共为连家边村授信1138万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
这是甘肃省第一批活畜禽抵押贷款。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模式解决农民融资贷款问题。为成功推行“活畜抵押贷款”模式,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还建立了多部门“风险共担”机制,同步化解贷款风险,解决银行机构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人行庆阳中心支行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创机制、出实招、强落实,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金融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科长何志明说。
镇远县金融机构采取“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的模式,发放肉鸡产业贷款14.2亿元。环县金融机构在养羊专业村推行“三零、三不”信贷模式,向159个合作社、10697户农户发放肉羊产业化贷款12.2亿元。正宁信用社与县政府、省农资公司签订“兴隆合作担保贷款”协议,发放牛担保贷款5800万元。
农发行探索创新“统贷共管”的“县域周边模式”,为肉羊“产业联合体”项目发放贷款2.9亿元。合水县率先推出“再贷款+王绪宝(合水县联社信贷产品)+农业担保+农业保险+财政贴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或农户”新模式,盘活金融支农产业。截至8月23日,共发放肉牛产业贷款339笔,共计3957万元。
据了解,围绕特色产业三年倍增,全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信贷产品近百种,仅苹果产业就达10余种,贷款28.4亿元。
声音机制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牛、羊、猪、鸡、果、菜、药”八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该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为五年来最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元,同比增长13.5%。
以龙头企业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驱动力,我市先后引进了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商陕西海生集团、亚洲第一白羽肉鸡企业郑达集团、福建圣农集团、中盛农牧、青环种业、维和乳业、天信堂中药材、姬敏草业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一对一”服务帮扶企业,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61项,向兰州银行、甘肃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企业75家,发放贷款4.2亿元,解决了资金困难。
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形成政策性金融、国有金融、地方公司金融优势互补的支农机制,加大对盛悦、海生、郑达、中盛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农发行等3家机构对西北地区单笔投资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白羽肉鸡项目生产企业甘肃盛悦农牧给予17.2亿元授信,支持其1.2亿羽生产线投产。目前已到位8.3亿元,疫情期间使用专项再贷款2.85亿元。
环县农信社作为全市使用再贷款的法人单位之一,针对全县“331+肉羊”产业模式,已使用再贷款资金1.98亿元,累计发放肉羊产业贷款3.26亿元。在苹果、草畜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西丰、庆城、环县,分别设立了首贷和续贷中心。西峰首贷中心首贷业务占比已达32%,环县续贷中心展期贷款业务和展期率均居全市前列。
政策支持
“再贷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部分地区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总行下发的通知拓宽了庆阳市实施‘再贷款’政策的渠道,所辖11家法人机构中使用‘再贷款’的机构由原来的1家增加到目前的8家。”何志明说,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各县区加大对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苹果、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得益于2.25%的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合水县信用联社肉牛产业贷款利率由8.7%下调至4.65%或4.35%,环县信用联社和庆阳农商银行贷款利率分别由6.75%下调至5.5%和5.35%。
何志明说:“得益于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财政利息完全或按比例贴现成为可能。同时引入保险公司和农业公司,为银行资金提供双保险,法人机构提供第三方优质债券质押,为‘再贷’资金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产业发展实现了低成本或零成本融资,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合水模式”的指导下,“再贷款+”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复制和推广。环县形成了“再贷款+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不稳定贫困户”的新模式,即扶贫小额贷款利率5.5%,财政贴息全额。县政府已初步建立风险补偿基金200万元,现已发放“再贷款”4835万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人行庆阳中心支行在疏通货币信贷政策、完善传导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为载体,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业产业经营贷款87.9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51.1亿元,促进了农业产业做大、特色突出、链条延伸、带动增强,支持了11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56家农民合作社、267家家庭农场。
本文来自【陇东日报-掌上庆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创新引入金融活水“贷”动产业发展活力——庆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综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11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