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海尔智家、特锐德、青岛港分别位列前三。青岛67家上市公司中,超过40%的公司实现了股价上涨。本周,多家上市绿色企业披露了积极的结果。东方铁塔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1.64亿元,特锐德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7418.54万元,清大环保拟投资5.49亿元建设120 MW渔光互补项目。
超四成股份上涨,ST民控收获两个涨停板。
本周a股市场震荡,北向资金净流出152.07亿。其中,上证指数微涨0.03%,深证成指下跌1.34%,创业板指数下跌2.29%,科创50下跌1.61%。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前三的板块分别是煤炭、医药生物、钢铁,分别上涨4.34%、4.25%、1.80%。跌幅前三的板块是计算机、国防和军工、电力设备,分别下跌3.91%、3.51%、3.14%。针对未来市场走势,中信证券指出,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将改善煤炭需求预期,进一步催化板块反弹。针对近期IPO节奏的阶段性收紧,证监会表示,不存在IPO“闭门羹”,将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实现IPO常态化。
青岛67家上市公司中,超过40%的公司实现了股价上涨。涨幅居前的是ST民控、海泰广信、百洋医药,股价分别上涨12.33%、10.76%、6.76%。清大环保、盘古智能、德才股份,股价分别下跌13.90%、5.76%、4.99%。一周内,ST民控接连收获两个涨停板。截至9月15日收盘,ST民控持股价格为2.46元,总市值为13.08亿元。民控控股主营业务为典当和保险经纪,控股股东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为民控控股2022年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今年4月,深交所对其股票交易发布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民控”。2023年半年报显示,ST民控营收1348.83万元,同比增长68.11%,归母净利润380.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业绩呈现向好态势。董事会业务回顾指出,典当业务积极办理逾期贷款抵质押业务,实现收入1,101.8万元,同比增长71.66%。保险经纪业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实现收入247.03万元,同比增长53.93%。此外,一些上市的绿色企业披露了积极的结果。东方铁塔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1.64亿元,特锐德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7418.54万元。高策有限公司的8英寸碳化硅金刚石切片机接了新订单。截至目前,8英寸碳化硅金刚石线切割机累计数量已超过10台,基本覆盖新增8英寸金刚石线切割机的产能需求。海信视频将于9月19日发布120英寸可折叠激光电视。海信的可折叠激光电视屏幕边框可以折叠,屏幕振膜可以灵活卷曲,可以实现分体进入。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收盘,青岛6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8018亿元,较上周的8061亿元减少43亿元。总市值前10名分别是海尔智家、青岛啤酒、青岛港、赛轮轮胎、海信视频、森麒麟、青岛银行、特锐德、青农商行、高策。青岛港、百洋医药、海泰广信市值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6.88亿元、7.98亿元、6.54亿元。海尔之家、青岛啤酒、特锐德市值跌幅最大,分别减少37.75亿元、25.37亿元、6.86亿元。周成交量持续萎缩。67家上榜青年企业周成交额201亿元,较上周的262亿元减少61亿元。周换手率前三名依然是关中生态、濠江智能、盘古智能,换手率分别为65.54%、35.85%、31.65%。资金流入主力为清农商行、海泰广信、华仁药业,分别净流入4283万元、3166万元、2631万元。资金流出主力为青岛啤酒、赛轮轮胎、高振股份,分别净流出9741万元、4301万元、3572万元。青农商行、青岛港连续五个交易日跑赢大盘,近期上涨趋势良好。
清大环保拟投资120 MW渔光互补项目。
9月15日,清大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二级子公司济南元大和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级子公司青岛兴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蕊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四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青岛兴盛达拟在胶州市李哥镇投资建设120 MW互补渔光项目,预计总投资5.49亿元。清大环保表示,在我国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实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通过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将积极推进氢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化产业战略布局,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据了解,清大环保于2021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上市,主营业务为节能降耗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清大环保营业收入约3.52亿元,同比增长6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89万元,同比增长102.19%。上半年,清大环保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实现营收1.86亿元,同比增长83.5%;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实现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07.8%。德邦证券认为,清大环保燃煤辅机业务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迎来招标高峰,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持续高增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改造现有煤电机组弹性改造,“十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3000-4000万千瓦系统调节容量,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清大环保积极布局钢渣处理,有望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今年6月,清大环保全资子公司清大节能工程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钢渣综合利用产业化设备采购合同,合同金额1.04亿元。9月12日,清大环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钢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是公司新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和产品,主要针对钢厂钢渣的节能环保处理、余热回收和二次利用。该技术和产品符合国家对钢厂和冶金行业的超低排放政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根据合同,本项目系统设备预计年内分批交付。目前,其相关产品和技术正在不断开发和升级,并利用相关技术积极开拓市场。从目前跟踪的项目来看,未来市场空有望进一步拓宽。
记者:隋甄梅编辑:责任编辑:崔先祥青岛财经网
微信号:kkcaijing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青岛近期上市公司,青岛最新上市公司名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7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