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颁布后,信托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围绕信托本源,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客户,是受托人共同解决的命题。近日,杭州工商信托有限公司董事夏就资本市场业务发展接受采访,分析了杭州工商信托在资本市场业务领域的“变与不变”。
问:你能和你的团队回顾一下资本市场业务的历史吗?
夏:杭州工商信托今年刚刚庆祝成立35周年。历史上设立了多个证券营业部,富有资本市场业务基因。2019年底,公司结合市场变化,从客户需求的角度重新布局资本市场业务,并以主动管理的理念逐步构建和打造资本市场业务产品线,希望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
传统的房地产业务链往往是从资产端开始,然后卖给客户。但是,资本市场业务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我们就围绕财富管理进行建设,根据客户需求构建不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体系。
与许多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是通道业务不同,我们的资本市场业务一直围绕着主动投资管理的核心理念。从2020年7月至今,一年时间初步形成了短期理财周报田丽系列、TOF/FOF系列(京元、广元、恒远系列)、指数增强收益凭证系列等系列,产品少而精,希望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
问:信托公司开展资本市场业务需要哪些必备能力?
夏:大部分信托公司主要做传统的非标业务,转型中的资本市场要有系统的规划。杭州工商信托2019年启动资本市场业务,2020年正式实施。提高组织支持、人员配备、系统设置等各方面的相关能力。
首先是投资研究的能力。公司前期在上海、北京、杭州的办事处引进了券商、信托、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投研能力,包括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基金组合投资能力。
二是运营能力。公司中后台部门也充实了一些多年从事证券投资运作和风险控制管理的人才,充分保障了标准信托的运营管理。
第三是科技能力。近两年,公司投入科技开发费用数千万元,着力全面提升科技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总的来说,信托公司资本市场业务的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高度锤炼各项能力,最终形成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和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体系。
问:杭州工商信托在资本市场业务布局上有哪些不变的点?
夏:我们要“立正创新”,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初心,在传统房地产业务的基础上,加快资本市场业务的转型创新。事实上,杭州工商信托多年前确定的“投资、中长期、基金、产品”的经营策略,到今天也没有改变。以前我们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现在我们从投资的角度看大类资产的配置,看各种公募和私募基金。
首先是投资和中长期。我们更注重中长期的资产组合配置,希望让客户获得相对合理的收益,而不是短期内获得高收益。其次,资本化、产品化是公司原有房地产业务的一大特色,在资本市场领域我们也在坚持,比如我们的短期理财周系列和恒远系列。
问:你个人对资本市场的预期是什么?
夏:我们希望形成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线,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需求。而且信托公司直接参与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可能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在此之前,需要夯实投研、交易、风控操作的基础。随着监管的逐步放开和系统的不断升级,目前主流的TOF业务也可能向MOM转变。
与券商、基金在资本市场业务上的追求不同,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在财富管理方面积累的优势和相对灵活的私募特点,走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问:信托投资者也面临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变化。之前很多人都是以定投为主。新形势下,每个人的资产配置结构都需要相应调整。你有什么建议?
夏: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我们需要看到这样一个大趋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即将结束,资管行业的隐性交流正在被快速打破。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政策市场的变化,调整我们的资产配置结构。
首先,资产配置必须去中心化。适当控制单一资产的投资比例。
其次,增加净值型产品的比例,但要注意策略的类型。如果风险偏好不高,建议降低股票多头比例,关注FOF产品。
第三,不要只看收益,也要注意风险。客户必须充分了解每类产品的风险特征,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即使配置了非标固定收益产品,也要看清底层资产。
最后,流动性管理非常重要。传统的非标是在放弃1-2年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今年以来,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后续资金面存在收紧预期。但是,即使现金为王,也不代表所有现金都存银行,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短期理财。
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风险偏好、资产结构、久期,然后再考虑收益。
本文来自杭州工商信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杭州工商信托有没好的产品,杭州市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7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